特約評論員/李林
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文章強調,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時代新征程,各地有關部門要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核心要義、本質要求,聚焦科技創新“關鍵點”、找準產業創新“突破點”、錨定人才創新“著力點”, 以“新”促“新”,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聚焦科技創新“關鍵點”,打好創新驅動“組合拳”,點燃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引擎”。“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從哈爾濱自貿區到廣汽研究院,從宜賓極米科技到蘇州工業園區,總書記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對于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始終念茲在茲。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正加速演進,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必須緊緊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各地有關部門要始終貫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工作理念,敢于創新、勇于創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定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勁韌勁,瞄準科技前沿新賽道,努力攻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激活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源泉。
找準產業創新“突破點”,下好產業發展“先手棋”,開辟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賽道”。產業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彰顯,但從發展新質生產力帶動產業創新視角來看,仍存在一定短板。比如,部分重大技術裝備供給短板突出,核心基礎零部件受制于人。邁步新征程,各地有關部門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下好產業發展“先手棋”,找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一方面,要善于“無中生有”,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催生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另一方面,要善于有中出新、新中求優,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提質,讓“老樹”發新枝,“新樹”快成長,“大樹”深扎根,促進產業整體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錨定人才創新“著力點”,筑牢人才培育“硬支撐”,釋放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紅利”。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各地有關部門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人才發展制度和激勵制度,優化人才體制機制,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促進創新人才隊伍成長壯大。另一方面,要厚植人才成長沃土,拓展更多就業創新的空間平臺,多為人才“搭臺子”“鋪路子”,促進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同時,要為創新型人才提供完善設施、資金、服務要素保障,讓人才在創新創造大舞臺干得“舒心”、留得“安心”,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筑牢強大的人才支撐。(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