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臺沿海,擁有85公里海岸線、156萬畝灘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濕地;擁有平原森林、灘涂濕地、候鳥天堂三張“金名片”;新能源、大健康、生態旅游業方興未艾,先后獲批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基地、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省“兩化”融合示范區、省外向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等稱號。
新能源產業,裝機容量已突破2GW,年發電量突破40億千瓦時,占東臺市全社會用電量70%、工業用電量109%。“風光漁”互補產業基地立體開發模式為全國首創。
大健康產業,集聚中糧肉食、浩瑞生物、賜百年科技、萬力生物、恒禾豐食品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其中,浩瑞生物甜菊糖產能全球領先,市場份額超40%;恒禾豐食品是美國百事集團在中國較大的生產服務商;賜百年公司是國內藻類行業領軍企業,是湯臣倍健、通威集團的重要合作伙伴。
生態旅游業,成功推出“720”保護模式,被央視點贊為自然遺產生態修復的“中國樣本”,每年吸引超30萬人次鳥類愛好者前來觀鳥、研學。
如何發揮優勢,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東臺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杜驊表示:將圍繞“最大的優勢是資源、最佳的機遇是康養、最靚的名片是世遺”這三個突破口,面向未來對標先進,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碳路先鋒”,充分釋放東臺沿海“生態綠+海洋藍”的疊加優勢,全力打造全省有影響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和沿海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以創成國家生態旅游度假區為目標,進一步釋放世界遺產名片虹吸效應。全面打響“世遺之旅”特色品牌。按照全域“康旅+文旅+農旅+工旅”系統思路,深度開發條子泥生態濕地研學游、觀鳥游、攝影游、健體游、房車游、工廠游等產品,精心策劃足球賽、自行車賽、觀鳥節、攝像大賽、沙灘排球賽、濕地鐵人三項賽等特色活動,建成營運條子泥科普研學館、世遺科普中心、日月星辰房車宿營地等精品項目,推動生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全心守護“生態濕地”本質安全。堅持精準保護、科學保護、有效保護,常態化開展環保問題排查整改。持續實施互花米草綜合治理等近岸海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采取應用人工智能監測、強化日常科學管理等方式,通過碳匯交易,積極探索生態濕地保護成果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新路徑,堅決守護好人鳥和諧美麗海灣。全力推動“康養基地”項目建設。成立專班全程跟蹤服務,超前研究落實核心關切事項,做好開工前期各項工作,確保項目規劃建設高品質、高效運營可持續。
以實施綠色低(零)碳園區試點為抓手,進一步拓寬延伸綠碳藍碳產業鏈條。發揮東臺沿海綠色低碳先行優勢,積極推動“風光氫儲”立體節約發展,為探索布局海上“能源島”、蓄勢打造鹽城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作出東臺沿海貢獻。加速推動35萬千瓦沿海光伏、20萬千瓦沿海陸上風電“小改大”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推動國鴻和億維制氫成套裝備制造項目落地,全力服務晶東儲能電站和潤海鋰電制造等項目建設,推進園區企業綠電資源接入、應用和核算,開發全綠電資源“應用、調控、追蹤”可視化新場景,打造全國海上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依托賜百年、浩瑞、萬力、中糧、恒禾豐等重點企業,突出“藻糖菌食”延鏈補鏈,重點招引生物保健、美容美體、綠色食品等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海洋濕地生物制造藍碳轉化產業鏈條。全力服務浩瑞輔酶Q10和PQQ、精致能量益生菌等項目開工。在中糧肉食制品深加工二期智慧工廠開工建設的基礎上,謀求中糧水產飼料、倉儲物流和梅林罐頭等項目落戶東臺。強化“政校企行”聯動支撐。以沿海科創大廈、沿海職業技術學院為平臺,科學利用條子泥濕地研究院入駐高校院所、社會團體、行業聯盟以及園區央企資源,發力招引海洋經濟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檢測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碳匯交易市場等生產性服務平臺,年內確保入駐各類服務機構10家以上,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以創建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區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打造適老化服務格局。通過“康養基地+世遺濕地+醫療高地”疊加康養康旅康復優勢,廣泛吸引長三角及周邊地區不同目標群體來感受“醫、養、游、健、學”,不斷集聚沿海人氣商氣財氣,形成互促共進之勢。構建快捷化交通體系。全力服務東興高速東延,配合爭取臨海高速、沿海高鐵、如通蘇湖鐵路北延西接實施,真正與G228、G344、S352形成沿海“四縱三橫”高鐵高速高等級公路快速通道。實施精準化產業導入。搶抓服務康養基地、發展銀發經濟機遇,深度對接上海地產、錦江集團、臨港集團和漕河涇園區,招引一批養老適老助老一二三產優質項目,重點突破人工智能養老裝備、先進醫療設備、基因抗體檢測治療等產業,真正讓東臺沿海副中心成為一座宜居宜養宜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