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勇毅前行。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重要論述的節錄。
高質量發展,展現了我國的經濟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的方向。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經濟思想注重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的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實現了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高質量發展要求轉變發展方式,由過去的數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聚焦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旋律,共同努力,開創的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產業升級,必將實現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不久,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今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長遠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經濟正積極回升,為了鞏固和增強這一良好勢頭,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當保持戰略定力,充分發揮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堅定信心,勇毅前行,穩步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注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制造業水平,培育現代服務業,可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你看,深海起歡舞,潮頭唱大風,16兆瓦海上風電機傲視全球綠電入萬家;你看,呼嘯山川湖海,馳騁世界之巔,中國高鐵與全球深度“擁抱”……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持。加強對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支持,鼓勵創新創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推動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質”的有效提升,“量”的齊頭并進,需要從創新驅動發展、教育體制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商業環境、綠色可持續發展這五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勢頭,必將構建更為穩健、持久的經濟增長模式,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石,確保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迎接更加充滿活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