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蘇夏糧收購已經進入高峰期。截至目前,全省糧食收購進度已超4成。今天(6月17日),我們一起走進省糧食集團旗下的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看一看江蘇夏糧顆粒如何歸倉。
一大早,和氣溫一樣火熱的,是糧食收購的紅火場面。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施湯村種植大戶朱善生今年總共種了2000多畝小麥,畝產達1100斤左右。種田8年,每年豐收季來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售賣糧食,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比如說之前我們來賣糧要排隊,現在就是我通過微信群,像預約服務一樣,他們安排人,到田里去提前檢測質量。第二個就是安排車隊到我們農場去運糧,我們自己不用送過來,錢就直接打到我們的卡里。”朱善生說。
今年,糧庫還添置了許多新設備,為糧食收儲按下“加速鍵”。在檢測區,新引進的快檢儀可以同時檢測蟲蝕粒、生霉粒等9種不完善粒,大大提高檢驗效率。糧庫質檢員汪靖向記者介紹:“像我們以前檢測不完善粒都是靠人工來挑的,一次可能需要5分鐘,現在借助這臺儀器,僅僅需要2分鐘不到。高峰期的時候,我們一天要檢驗五六十批樣品,這樣算下來,一天大約可以節約三個小時的時間。”
種植大戶朱善生對此也感受明顯,他說:“從我們家到糧庫這邊,車程大概40分鐘,再加上檢測以后糧食入庫,大概是1個小時左右就全部完成了。今年他們有一些新設備引進,檢測比以前速度快很多,效率大大地提升了。”
作為全省示范糧庫,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從4月底開始,就騰出25000噸的倉容,首批收購資金850萬元,高峰期時,這里平均每天收糧在3000噸左右。江蘇省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培根介紹:“在結算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升級。由原來的多批次結算,到現在發展為‘多批次送糧、一次性結算’,減少了種糧大戶來回奔波結算的時間。其次,重點針對種糧大戶,我們前期也會幫他做一些小麥質量的調研、質量的檢查,并特意提供了一條運輸服務專線,讓他們可以做到‘人不用到現場來賣糧,也可以把糧食賣出去’的效果。”
“現在通過信息化平臺,我們已經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聯網。”江蘇省洪澤湖糧食儲備直屬庫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兆成指著大屏說,“你看我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看到糧倉里糧食的實時溫度,是不是在安全范圍內,還有濕度是不是在要求的范圍內,等等。我們實現了倉內倉外互通并網,收儲糧食數量隨時隨地都可以遠程看到。”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作為國企收糧主力軍,江蘇省糧食集團積極入市收購,發揮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今年收購量預計達到135萬噸左右。今夏豐收季,江蘇省糧食集團在省糧儲局指導布局下提前介入,組織業務骨干深入洪澤湖庫等基層糧庫一線,針對市場化收購條件下,農民收糧、儲糧、賣糧、清理烘干各大環節,訂單式服務,動員直屬庫主動為農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等便農服務,打通農民售糧“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