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鹽城:人海和諧 共享“詩與遠方”

東瀕黃海,臨海憑風。江蘇省鹽城市管轄海域面積1.89萬平方公里,擁有582公里的海岸線、683萬畝的沿海灘涂,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優勢明顯。

黃海之濱為“美麗鹽城”增添一片絢麗多彩的風景。經過多年探索,鹽城走出了一條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與合理開發、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海和諧”共生之路,繪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生態修復

維護生物多樣性

在東臺市川水灣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區,高空、淺灘、河面隨處可見鳥類成群的身影,它們時而覓食休憩,時而低空滑翔,鳥鳴聲不絕于耳,為濕地帶來勃勃生機。

“我們綜合采用‘濕地水文水系修復+濕地微地形修復+濕地植被修復+鳥類棲息地修復+互花米草防治’措施,修復鳥類棲息濕地生境,探索海岸帶濕地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東臺沿海經濟區條子泥濕地服務中心主任姜文魁說。

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鹽城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是我國首個海岸帶遺產地生態修復項目,包括射陽和東臺川水灣兩個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子項目,總投資4.31億元,2021年10月成功列入國家“盤子”,獲得中央財政3億元的支持。兩個子項目均于去年底通過工程竣工專家驗收,共完成海域生態修復面積1550公頃,保護修復海岸線長度22.9千米,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提高。

科學系統治理,修復海洋生態。近年來,鹽城市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實踐中,堅持優化空間格局,圍繞濱海濕地、湖蕩濕地陸續開展系列生態修復工程,逐步構建陸海統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的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新格局。

2023年,全市濕地保護率為49.4%,自然濕地保護率為63.9%。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全年優良比例達94.5%,優于省定目標31.5個百分點,達到鹽城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43.6%、全省最高。

生物多樣性“家譜”持續豐富,截至目前,鹽城市共記錄生物物種469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的保護物種共計142種。“美麗海灣”創建全國領先,繼東臺條子泥創成首批國家級美麗海灣后,2023年大豐川東港再次創建成國家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沙洲如畫,葦蕩清幽,群鳥齊飛……鹽城海岸線上的風景,每一處都令人流連忘返。著力打好海岸線整治修復戰,啟動實施侵蝕性海岸治理工程,當前鹽城嚴格保護灘涂濕地,持續加強沿海防護林建設,積極推動全省最長海岸線成為最美海岸線。


“治草打滸”

守護濱海生態安全

東臺市方塘河口互花米草除治項目現場,數萬畝圍堰區域內蓄滿海水,飛鳥掠過水面,激起陣陣漣漪。通過治理,“綠色沙漠”消失了,曾經不見蹤影的鳥兒回來了。

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互花米草,具有極強的耐鹽、耐淹和繁殖能力,已成為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危害最嚴重的入侵植物。鹽城是全省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的主陣地,一場關系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沿海生態系統安全的“除草行動”在廣袤的灘涂上如火如荼展開。

2023年,全市治理互花米草面積11.8萬畝、全國最多。2024年,全市治理任務13.43萬畝。當前,全市堅決打好互花米草治理攻堅戰,綜合運用刈割、翻耕、水淹等行之有效的除治方法,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治理任務。

隨著海水溫度的上升,滸苔的繁殖生長進入高峰期。滸苔是一種有著極強環境適應能力與繁殖能力的石莼科、滸苔屬的大型海藻。它雖無毒,但大規模繁殖會影響海底藻類和養殖水產品的生長,甚至對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響。

為有效應對滸苔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鹽城市認真組織實施滸苔綠潮防控工作,壓茬推進標簽上架、PVC新材料覆塑、除藻作業、筏架回收和前置打撈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滸苔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截至6月2日,全市累計打撈滸苔13090.927噸,占全省43.23%;滸苔資源化利用累計1300.06噸。

從海上打撈的新鮮滸苔經過壓榨脫水、烘干粉碎等環節,變為粉狀的海參飼料。日前,投資近300萬元的射陽滸苔資源化利用項目投產達效。項目于今年5月啟動,可日處理滸苔300噸,生產海參飼料30噸左右,產品銷往山東、遼寧等地。

該項目是鹽城近年來投資最大、規模最大的專業化滸苔資源化利用項目,是對滸苔“變廢為寶”的積極探索,標志著鹽城滸苔資源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下一步,全市將加強探索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拓展更多應用領域,不斷提升滸苔資源化利用水平,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沿海造林

鹽堿荒灘變綠洲

5月13日,第一批江蘇省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特色精品工程優秀案例發布,在評選出的10個優秀案例中,鹽城市大豐區林場鹽堿地造林項目入選。

鹽城擁有683萬畝灘涂,占全省鹽堿地的70%。高存活率、低成本的鹽堿地林木種植,對鹽城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及植物固碳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在廣袤的鹽堿地上高質量造林?近年來,鹽城市積極探索挖掘沿海地區造林潛力,科學謀劃、多措并舉建設鹽堿地造林工程,努力在土壤改良上求實效,在耐鹽樹種選擇上做文章,在困難立地造林技術上下功夫,助力鹽城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樣板。

2023年,全市共完成鹽堿地造林4335畝,其中新增1321畝;東臺市編制《沿海鹽堿地生態防護林建設技術規程》,成功申報鹽城市地方標準。2024年,全市鹽堿地造林試點面積達829畝,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18%。

通過多年實踐,鹽城摸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的鹽土綠化之路。一方面在土壤改良上下功夫,通過堆土抬田、疏通水系,形成較高地勢,加快淋鹽爽堿,確保鹽分順利排出地塊;部分堿性較重地塊合理施加有機肥,改變土壤團粒結構,中和堿性,加速土壤熟化疏松。另一方面從造林技術和樹種選擇上做文章,多選用中山杉、薄殼山核桃、刺槐等耐鹽堿樹種,通過設置隔鹽層、栽植容器苗等方式來提高成活率。

推動廢棄鹽堿地礦坑變碳中和林基地。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是鹽城首個碳中和會議,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共享生態濱海”的辦會理念,市委市政府提前部署,對位于亭湖區黃尖鎮的一處廢棄鹽堿礦坑進行水系改造和土壤改良,并通過市四套班子義務植樹的方式,新建50畝碳中和林,用于抵消會議所產生的碳排放,這是鹽城引領“零碳”新風尚、創新生態修復方式的生動實踐。

海陸之間,綠色充盈,群鳥起落其中,展現出一幅幅綠色海洋濕地生長的美麗畫卷。持之以恒做好海洋生態保護,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鹽城正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典范。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