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何以中國 運載千秋】江蘇揚州:小木偶擔當運河文化交流大使者 上演環球“奇遇記”



俄羅斯學生學習操縱木偶。 受訪者供圖

將心愛的小木偶悉心打包裝進行李箱,放上演出服、換洗衣物,6月8日,揚州市木偶研究所一行7人,像一支文藝“輕騎兵”,再次踏上對外文化交流之旅。半個月內,揚州木偶分別奔赴俄羅斯、日本、巴拿馬、法國等國家,足跡橫跨北半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杖頭木偶,在運河的孕育與滋養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千百年來,其發展脈絡與揚州城市歷史同頻——“興于唐、行于宋、盛于明清”,并在與世界溝通、交融中,不斷創新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揚州木偶,一如“文化使者”,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帶著運河文化使命,上演環球“奇遇記”。

小木偶“出使”

在世界文化版圖留下揚州印記

大運河是屬于全世界的。全球有520多條運河,各有特色,中國大運河是創新精神的代表,開創性的第一鍬動土揚州;巴拿馬運河改變了國際航運格局,成為世界橋梁。運河又有著共同的特質——溝通。

巴拿馬當地時間6月13日,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和揚州友好代表團聯合舉辦了中巴建交7周年文藝演出——“運河流芳——揚州特色文化展演”。展演中,木偶“嫦娥”舒展水袖、旋轉起舞,詮釋著東方美。兩根靈動的長綢,如同綿延的流水,在同為世界知名運河城市,同以運河為文化標識,同因運河服務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增進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的城市間,系起文化紐帶。

操縱“嫦娥”木偶的是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副所長、一級演員駱燕。近十年來,揚州木偶平均每年要出國交流展演三四次,她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隨團出訪。但每次回來,駱燕都要去做一件事——貼標記。

在揚州市木偶研究所陳列室里掛著一張泛黃的世界地圖,上面貼滿了“紅旗”,每一面“紅旗”就是揚州木偶“足跡”所到之處,也是揚州文化溝通世界的見證。或新或舊的標記,代表著揚州木偶走出去的腳步從未停歇,已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輸出文化力量。

更多時候,揚州木偶代表的不只是揚州。

6月9日至13日,經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推薦,揚州市木偶研究所作為中國木偶藝術代表,受邀參加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第三屆“十字路口”國際木偶藝術節,展演節目安排別具匠心。木偶絕技《板橋作畫》里“板橋”恣意瀟灑,揮毫寫就詩書畫“三絕”;《祝您吉祥》里“藏族少女”的舞蹈,盡顯民族風情;《女駙馬》里帽插宮花的“狀元”唱著黃梅戲,展示著中華傳統戲曲文化……

登上世界舞臺,揚州木偶所展示的遠不止于“不是真人,勝似真人”般卓絕的技藝,一個個木偶本身就是一位位“文化使者”,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版圖留下中國印記。

“相遇”在揚州

交融互鑒中擁有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溝通是運河一脈傳承的功能,交融則是運河文化使命的沿革。

2015年的一天傍晚,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所長戴榮華正在制作中心制作木偶,突然來了一位金發碧眼的“不速之客”。

他叫史蒂芬,美國紐約中國戲劇工作坊創始人,在美國從事木偶戲演出,當地叫影子戲。史蒂芬與妻子來到揚州游玩,車子經過維揚路時,偶然一瞥,“揚州木偶劇團”的招牌吸引了他們,于是便找上門來。

“這是注定的緣分,當我看到揚州的木偶制作時,無比興奮。我從未見過數量如此眾多、制作如此精良的木偶。在美國,我們所使用的木偶,還是一位老太太捐贈的,自己并沒有制作木偶的能力。而在中國揚州,我們宛如走進了一個木偶世界。”史蒂芬說。

美國紐約中國戲劇工作坊主要是保存及介紹傳統的中國表演藝術,以及融合中西文化,創作出跨文化的新戲。回到美國后,史蒂芬對揚州木偶念念不忘。兩年后,他帶著劇本前來,與市木偶研究所合作打造木偶劇《四季》,一半用美國的影子戲,一半用中國的杖頭木偶。

“此次合作將美國新穎前衛的表演方式帶到了揚州,比如,利用光影,以人的身體來塑造形象,或用投影儀和小道具演出。這種形式更注重讓演員擺脫角色的限制,由自己構思、設計,使我們體驗到了木偶表演的不同可能性。”戴榮華說。

受中宣部委派,五洲傳播中心(隸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是以對外宣傳品制作為主要特色的多媒體、綜合性對外傳播機構)《相遇在中國》節目攝制組專程來到揚州市木偶研究所,記錄了這一段中美之間的木偶奇緣。

“木偶是不需要語言就能溝通的藝術。戴榮華和史蒂芬的故事,見證了中美木偶藝術的交流融合。”《相遇在中國》揚州攝制組導演鄭露露說,從中可以看到,文化的交流是可以跨越國界的。

“與國外的交流,提升了揚州木偶的知名度。”戴榮華表示,更重要的是能吸收國外藝術元素,豐富揚州木偶的藝術表達、打開創作思路、了解外國人的審美習慣與喜好,以便開拓國際市場。

2017年,市木偶研究所與阿根廷圣馬丁大學合作創排的木偶劇《森林王子》在阿根廷連演一周后,又亮相巴西、克羅地亞。

海納、交融與互鑒,帶給傳統文化的將是更為廣闊的世界。

融匯世界語言

創新讓運河文化激蕩“浪花”

一席舞臺、一塊擋板,一根命桿、兩根手桿,以偶傳情,方寸之間容天下事。木偶藝術,沒有語言、空間限制,本身就是世界語言。

只有走過世界,才更有世界觀。在環球文化交流中,揚州木偶也在思考,不斷創新劇目題材、表演形式、舞臺呈現與傳播方式,在世界舞臺激蕩起運河文化新“浪花”。

2022年春節期間,受省文旅廳委托,市木偶研究所對木偶劇《白雪公主》進行了重新錄制,并在哥倫比亞、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等國家的國家電視臺和國家大劇院滾動播放。這是揚州木偶一部長演不衰的經典,取材于格林童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首創真人+木偶+動漫+場景的卡通偶形兒童劇形式。

“揚州杖頭木偶劇《白雪公主》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交融的大膽創新,是世界童話名著的中國化精彩演繹,把我和女兒都深深吸引住了。”看完木偶劇《白雪公主》展播后,時任哥倫比亞-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露娜興奮不已。

“除了題材,我們還在木偶表演中融入國外音樂元素,借鑒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里的木偶造型等。”揚州市木偶研究所所長胡展介紹。

“你好,展!俄羅斯托木斯克木偶劇院和兒童劇院‘童話小丑’藝術節將于2024年8月21日至24日舉行,我們想邀請揚州木偶來表演。”6月17日,剛剛結束新西伯利亞文化交流之旅回到揚州,胡展便收到了俄羅斯托木斯克木偶劇院負責人阿尼西莫夫的邀約。在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文化年”開啟之際,揚州木偶續寫著運河文化的使命。

擔負起這一文化使命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今年春節前,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春民俗文化節活動,最受歡迎的當屬壓軸節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州杖頭木偶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一級演員王蕓帶來的木偶絕活《變臉》。

表演期間,舞臺一側架起幾部手機,全程直播王蕓與杖頭木偶之間的一顰一笑一回眸。直播的“那頭”則是她身在不同國家的學生們,大家雖不在現場,仍看得認真、學得仔細,時不時為老師點贊歡呼。

從業以來,王蕓曾受邀帶著木偶出訪數十個國家。如今雖已退休,她仍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傳播木偶藝術。

“我教過30多名學生,其中一半是為出國演出而準備的。”王蕓介紹,她的學生遍布歐美、日韓,杖頭木偶頻頻登上國際舞臺,大放異彩。面對零基礎的學生,她創新了教學模式,首先提供的木偶為中型木偶,比專業演員使用的要小要輕,不會“太小撐不住”,也不會“太大拿不動”。另外,她會圍繞一個舞蹈節目,從走路、手指、視線等最基本的動作教起,能夠完整演繹即可“畢業”。

這一“速成法”,讓杖頭木偶這項非遺技藝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表演就掌聲雷動。在王蕓看來,留學生將杖頭木偶帶去不同的國家,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揚州木偶也會走得更遠。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