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態環境健康優美,城鄉人居品質顯著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蘇全面建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之所愿。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了“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把“環境美”作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今天的江蘇,沙洲壯闊、葦蕩清幽、群鳥齊飛,黃海濕地“生態走廊”引人入勝;“人退魚鳥歸”,長江南京段新濟洲島草木葳蕤,從一個普通的江中小島變身生態寶庫;江風宜人碧波東流,“微笑天使”江豚頻頻現身江面;消失多年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等對生存環境有著很高要求的敏感物種大量回歸,成為太湖生態改善的生動注腳……仰首觀藍天,俯身掬碧水,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江蘇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也成為江蘇綠色發展的底氣。
建設美麗江蘇,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久久為功、善作善成。2020年,江蘇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意見》,到此次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從“深入”推進到“全面”推進,兩字之差,范圍更廣、要求更高。
生態文明是全民共同參與、共同享有的事業,美麗江蘇建設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意見》指出,要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構建多元參與行動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隨著優質綠色生態空間的不斷拓展,宜居優居水平和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人民群眾增強呵護生態、守護綠色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同時,注重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打造美麗江蘇建設示范樣板等方式,讓人們切身感受到生態環境的積極變化,并參與到美麗江蘇生態建設中來, 真正體會到“共建共享”的樂趣。
如果說環境是“面子”,那么發展就是“里子”,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就是既要“面子”好,又要“里子”美。“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推進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一貫重要要求。《意見》要求,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強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打造自主可控、系統完備、先進安全的“10+X”未來產業體系。逐“綠”前行,《意見》必將進一步指導江蘇更好地為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讓“發展”與“美麗”共生共贏。
綠色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錨定目標抓好各項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老百姓充分享受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愜意和安康。在江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正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