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江蘇蘇州:產業“新”畫像——“三線并進”構圖法

熱浪翻滾,“新”意涌動。工信部首批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項目清單發布,11個項目入選,數量位列蘇州大市第一;蘇州首家、省內第二家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揭牌;零一汽車太倉總部啟用,發布兩款全新車型……

新設備、新技術集中“上馬”,航空航天產業“版圖”持續擴張,新能源汽車賽道加速“超車”。今年以來,太倉產業故事篇篇精彩——既有傳統產業的“變形記”,又有主導產業的“成長史”,還有特色產業的“新篇章”。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對產業體系進行系統性重塑的過程。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價值爬升、市場開拓,一場關于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要素供給的全面變革正在重塑現代產業藍圖。

新舊并進,質量并舉,太倉產業圖譜持續更新中。轉軌、換血、變革、升級,新的“構圖方式”最終指向新型工業化體系。

圍繞“3+3”產業方向,太倉堅持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雙輪驅動”,加速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提升主導產業能級,拓展特色產業優勢,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一幅具有太倉特色的現代化產業“畫像”躍然眼前。

“夕陽”不晚

傳統產業上演“變形記”

系上安全帶按動按鈕,椅子沿著樓梯滑欄上行至3樓,再按下行鍵,椅子又緩慢下行至2樓。無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是居家的病人,都可以通過康輝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樓梯椅實現自主上下樓。

康輝科技是太倉第一家以老齡輔具、無障礙適老環境設備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20多年來,從一家普通的民營工廠到擁有200多件專利的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企業,從傳統的手工機床到智能化數控車間,這家公司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智能制造和數字轉型已成為培育企業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對傳統制造業而言,這是促進降本增效、改善供給結構的關鍵所在。”康輝科技董事長陳利忠這樣總結公司的轉型歷程。

康輝科技是近年來太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軍”中的一員,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軍”之一。

傳統產業不等于“低端產業”,與新質生產力不是對立關系。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看,盲目淘汰所謂的“夕陽產業”,產業“空心化”的風險往往隨之而來;保持產業“肌體”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再“換血”,才能保證整個體系的順利革新。

這種“先立后破”的方法論對太倉來說,尤其重要。

輕工、紡織、機械等傳統行業在太倉曾輝煌一時。紡織化纖服裝產業很長時間都是太倉支柱產業,巔峰時產值占工業經濟的三分之一。

種類多、體量大、市場廣,曾經的“擎天柱”能否升級煥新,直接決定了太倉打造現代化工業體系的“下半場”。

傳統產業如何“撞破天花板”?關鍵要靠“智慧”、會“算數”、能“上云”。

對低端低效企業“斷舍離”的同時,太倉深入推進“千企技改升級”,聚焦紡織、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實施傳統產業煥新工程,支持企業革新技術、迭代產品、拓展市場。同時發布《關于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全面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應用服務商,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除了政府主導的“標準解法”之外,太倉還推動市場自發探索個性化“解題思路”。

作為“德企之鄉”,太倉聚集了德資企業超500家。目前,超過600家本土企業與德企開展技術研發、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托克斯、通快等優質德企加快技術輸出,累計為200多家本土企業提供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有形之手”的推動,疊加“無形之手”的引導,一批批傳統企業踏“云”追“新”,從制造走向“智”造。

技術在升級。2023年,太倉實現“智改數轉網聯”覆蓋全部規上工業企業,兌付專項資金5376.7萬元、惠及企業項目283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2.3%。

設備在更新。目前,太倉企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率達47%,工業母機應用率達34%,成套產線裝備應用率達54%,

效率在提升。2021年以來,三分之一以上太倉企業近三年投入“智改數轉網聯”超500萬元,84%的企業生產效率得到提升。

“主干”開新枝

主導產業續寫“成長史”

當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原有的平衡運轉機制被打破,按新要求重塑平衡,以此推動自身不斷成長,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動態平衡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新興產業的崛起必須同時發生,才能保持體系的穩定發展。

曾經的支柱產業在加速“換骨”,太倉產業體系新的“四梁八柱”從哪里“脫胎”?

今年5月,江蘇零一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太倉總部啟用,并現場發布“驚蟄”“小滿”2款新能源重型卡車。

0至80公里/小時加速最快只要29秒、零部件數量降低12%、整車熱管理綜合能耗降低15%、低溫工況熱管理能耗最高降低28%,一系列參數證明了企業的創“新”與“質”變,也打開了新能源+重卡的想象空間。

“目前,研發及試制基地一期投入使用,二期項目預計下半年投用,整個項目的總研發投入超4億元。”零一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張紅松介紹,今年預計可以銷售1000臺產品,銷售額超6億元。

“造車新勢力”的落戶,標志著太倉新能源整車項目實現“從0到1”的里程碑突破。

說是從“0”到“1”,或許并不準確。深耕汽車零部件產業多年,太倉已集聚700多家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一輛汽車70%的零部件都能實現“太倉造”,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中有18家在太倉布局。

從0到1之間,是無數個0.1、0.01、0.001……的疊加。向新能源汽車賽道轉軌,太倉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老樹發新枝”,是有布局、有謀劃、有基礎的“有的放矢”。

不久前,“蘇州太倉市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入選2024年度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這是太倉首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該集群2023年集聚企業103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744.62億元,近三年平均增長率達11.75%。

如今,涵蓋汽車電子及汽車零部件、精密數控機床、工業母機等在內的高端裝備已經成太倉的核心產業,和先進材料、現代物貿一起成為太倉產業格局里的主導力量——

高端裝備制造方面,太倉集聚產業鏈企業超2000家,2023年規上產值超1300億元,獲評國家級汽車產業關鍵核心零部件基地;

先進材料方面,形成了以無機非金屬、功能高分子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2023年規上產值超1000億元,獲評國家級特種功能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多項榮譽。

現代物貿方面,京東、似鳥、榮慶等物貿企業總部紛紛扎根,斯凱奇、彪馬、米其林、優衣庫等知名品牌也在此設立區域總倉和分撥中心。2023年實現營收1571.87億元,同比增長13.2%。

正如從汽車零部件走向新能源汽車一樣,太倉提出“核心+”理念,通過引進“鏈主”企業,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完善產業發展生態,讓主導產業能級提升“再加速”,讓新的“四梁八柱”更穩固。

迎著風口“起跳”

特色產業翻開“新篇章”

說起巡檢你會想到什么?大山里深一腳、淺一腳的護林員,或者身穿厚重絕緣服、攀爬電桿的巡線員?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答案是:一群“會認路”“體力好”的無人機。

該公司自主創新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平臺,融合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聯網和5G等新一代先進信息技術,通過人工智能與無人機結合,率先在國內推出以“工業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為硬件形態的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實現巡檢運維統一管控,補齊了工業無人機應用領域續航能力和全自主作業方面的短板。

“低空經濟”新風口來了,云圣智能公司找到了“落腳點”,太倉也找到了產業發展新方向。

從鄉鎮經濟,到外向型經濟,再到“3+3”現代化產業集群,30多年來,太倉產業格局實現“三級跳”,每次的“落點”始終一致:站在產業發展的前沿“路口”。

如今,太倉正朝向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的新風口,再一次發力“起跳”,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

“特色”就是“獨有”,就是“區別于其它”,人無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強是特色,人強我新是特色。說到底,就是找準定位因勢利導,發揮優勢因地制宜。

西工大“三航”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商飛大飛機結冰安全實驗室等29家科研機構的科創“加持”、太倉航空新材料創新園等眾多創業孵化載體提供的“舞臺”,共同推動太倉航空航天全產業鏈產值達200億元。

——這是航空航天頭等“倉”特色的產學研融合模式。

作為太倉生物醫藥產業“主陣地”的太倉生物醫藥產業園,距蘇州BioBay60公里、上海張江藥谷65公里,對于產業轉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專項政策(二十條)》等一攬子優惠政策出臺,主攻醫藥服務外包、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等細分領域,以更低的綜合成本,形成與周邊地區錯位競合的格局,目前已集聚產業鏈企業540多家。

——這是“太倉藥谷”特別的產業發展路徑。

依托特色田園與現代城市的交融,江南水鄉與國內外頂流IP的“牽手”,太倉圍繞“雙核、兩廊、多極”總體規劃,打造獨具特色的主題旅游片區,阿爾卑斯雪世界、香塘野鄰LINE·FRIENDS等項目成為出圈“爆款”。2023年,太倉接待游客數7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5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12.2%、37.52%。

——這是長三角休閑旅游目的地特有的全域皆景、全域可游的產業格局。

從體量上看,2023年太倉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455.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5.3%。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四大創新產業集群實現產值2491.61億元,占比為77.6%。

從質量上看,太倉高新技術企業從2020年的676家增加到2023年的1175家,增長74%。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太倉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4.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比51.3%。

以生產力的躍升為核心驅動,“量”穩步增長,“質”有效提升,一場高端趨向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正在太倉產業版圖上興起。

(蘇報駐太倉記者 周哲 劉爭)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