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的高溫,令人暑熱難耐,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更是“難熬”,但7月23日上午9點記者走進南京市秦淮區某醫養中心時,頓感涼爽舒適,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老人們的笑臉。宜人的環境、可口的飯菜、消暑的瓜果,以及貼心的服務,令老人們在這里安然度夏。
南京。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記者看到,在每層樓的走廊墻上,都井然有序地掛著不少錦旗,“關愛老人健康 敬老愛老楷模”“用心護理 親如家人”“耐心護理不厭其煩 細心周到情暖人心”……字里行間,皆是對醫護人員滿滿的認可與感激。
“這些年公司的發展勢頭不錯,專業細致的照護受到了老人及其家屬的充分認可和好評,目前床位基本上都住滿了。”該醫養公司總經理劉玲燕(化名)笑著說,企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南京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當數一張“免罰單”。
原來,此前秦淮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來到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公司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正常,醫療廢物記錄齊全,并且也都由有資質單位進行回收,但關鍵問題就出在由于理解偏差,未及時在網上辦理排污許可備案登記,按《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規定應當進行行政處罰。
“這確實是我們的問題,本以為已經走完了所有流程,卻忽略了排污許可的網上申報登記還沒完成。在工作人員提醒后,我們當天立即補辦了排污許可登記。”劉玲燕現在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當時確實挺著急的,對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筆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對企業信譽和形象的重大影響。”
正當劉玲燕著急之際,一張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打消了她的顧慮。原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以及《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二條第十項規定,該公司違法行為輕微且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符合不予行政處罰的條件,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決定對其不予行政處罰,并對其進行了教育指導。“一張‘免罰單’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南京的‘溫度’,也堅定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劉玲燕笑著稱贊道。
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網頁截屏)
“溫度”的背后,是南京精細化執法理念和制度的創新。近年來,南京生態環境系統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貫徹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規則》和《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對照《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要求和適用條件依法依規實施輕罰免罰,為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營造了更加寬松、包容的環境。僅今年上半年,南京市生態環境執法系統共辦理生態環境不予處罰案件110個,免予處罰金額1310.497萬元;從輕處罰案件119個,涉及金額449.7981萬元。
“處罰不是目的,給企業改正機會和適度的容錯空間,讓企業知法懂法守法才是環境執法的根本。接下來,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探索包容審慎的執法模式,堅持‘溫度’與‘力度’相結合,扎實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助力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南京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總支副書記陳鵬說。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杜瑩
見習記者 鄧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