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較今年4月份報告的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說,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一些外媒和國際人士認為,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凸顯出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增長前景樂觀。外媒報道稱,中國經濟發展“含金量”不斷提升,將持續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和動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不僅關乎自身,更影響世界。因此,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中國經濟運行態勢歷來為世界所關注。中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勢頭向好,既有“量”的合理增長,又有“質”的有效提升,既有“穩”的堅實基礎,又有“進”的廣闊空間,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從來都在風雨中發展壯大。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粘性,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種復雜局面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有效落實各項宏觀政策。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加快成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快于全部投資6.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多項宏觀經濟指標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今天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相較于一季度較高的經濟增速,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展望下半年,外部環境錯綜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但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綜合來看,我國發展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中國經濟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近段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等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今年增長預期,為中國經濟前景投下信任票就是最好的說明。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發現,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使其他經濟體的產出水平平均提高0.3個百分點。中國始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隨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部署的未來5年的重大舉措逐步落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能將充分釋放,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繼續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經濟航船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支撐,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