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酒店、機票搜索熱度均同比上漲20%以上;親子研學類訂單同比增長7成;入境旅游訂單同比增長1倍……今年暑期文旅市場火熱,餐飲消費、防暑降溫商品銷售等也隨之升溫。國內消費“火旺”,國際場景的中國制造也“閃耀”光芒。巴黎奧運會上,“Made in China”圈粉無數,從杠鈴到自行車,從乒乓球到LED顯示屏,從球臺到安檢門,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在巴黎奧運會亮相,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走向國際體育舞臺,映照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綻放光彩的絢爛軌跡。
從消費到制造,從投資到外貿……中國經濟活力滿滿,總能在不斷改革實踐中帶來新的“驚喜”。這種活力,源自于各地奮躍而上的澎湃動能。上月初,安徽50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總投資達4105億元,重大項目覆蓋制造業、基礎設施、服務業、社會民生等。江蘇加快創新步伐,領跑能源領域低碳轉型,推進糧食儲備智慧化建設,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一路上揚,跑出了一條“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的鮮明路徑。各地奮躍而上,不同領域經濟“多面開花”。從國際到國內、從全國到地方,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奮斗者都鉚足勁頭,向著新的更高目標奮躍而上。
積蓄能量,向“高”拔節,向“新”萌發,中國經濟動能足、韌性強、潛力大。要問中國經濟何以“一路生花”?關鍵在于政策精準發力,“潤”根壯枝。以消費領域為例,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激發文化娛樂、旅游、體育、教育和培訓、居住服務等改善型消費活力作出具體安排。著眼當前、立足長遠的政策接連落地,賦能消費市場升騰新活力。
頂層引領,基層跟進,政策與實踐的“組合算”密集打出,形成了更強奮進合力。廣西圍繞暑期文娛旅游、汽車家電、餐飲美食、夜間消費等推出超300場主題活動,讓人感到熱情和活力;北京應需而出,聚焦消費新趨勢,將發布新一批“夜京城”特色地標、打卡地、生活圈等夜間消費新場景;江蘇創新驅動,把以舊換新、創新場景、線上線下融合等作為拉動消費的新抓手,多重“新意”為經濟貢獻“新增量”。正因為政策的風帆高高揚起,各地實踐的浪潮加速涌動,共同推動了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中國經濟在“波浪式”前行,前行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來自內外部的“風浪”考驗。從客觀看,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和整體市場的優勢,但總體上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進一步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還需要政策的精細化施策,以及各地方各行業的綿綿發力、久久為功。前行的征程上,有利因素在厚積,不利局面不斷以改革的方式化解,關鍵之要,是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
神州大地,活力煥發、日新月異,為了實現全年目標,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按小時、按分秒計算”,利用好每一滴時光,堅定不移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實干,是通往勝利彼岸最可靠路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錨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我們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持續增強中國經濟發展“脈動”,促進中國經濟拔節向上、“一路生花”。(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