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江蘇丹陽:逐“綠”前行,繪就發展最美“底色”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林木覆蓋率達20.01%”“PM2.5年均濃度降至39.9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77.5%”…… 今年以來,江蘇省丹陽市統籌抓好安全與發展,逐“綠”而行、向“新”發展,展現丹陽實力、彰顯丹陽特色、擦亮丹陽名片,加快繪制全面綠色轉型“路線圖”,打造美麗中國“丹陽樣板”取得新成效。


微信圖片_20240821171649


綠色之路:向美而行 打造宜居“美麗圖景”

丹陽,運河水穿城而過,當漫步大運河畔,隨手一拍就是大片……近年丹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綠”為“芯”,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破解城市“高顏值密碼”。


微信圖片_20240821171640


美麗鄉村,是美麗丹陽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沒想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裝扮起來能這么漂亮!”談及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丹北鎮長春村唐家自然村村民們滿面笑容的說。這些變化得益于丹陽正在推行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2020年,長春村決定以唐家自然村為試點,在特色田園鄉村方面大做文章,先后投入900多萬元,新建村級道路2000平方米、整治廢溝塘35畝……去年年底,唐家自然村成功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至此,丹陽已累計建成十余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生態綠”成為這些村的底色。“現在村里變的不僅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還有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這些‘軟件’,綠色已成為我們美好生活的底色。”村民們說。

去年,該市共完成造林總面積2967畝,森林撫育面積8000畝,新建及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9000畝,四旁植樹45萬株,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0.01%。今年上半年,該市PM2.5年均濃度降至39.9微克每立方米,排名鎮江第二;優良天數比率為77.5%,排名鎮江第一……從城區到鄉村,高低起伏的青翠,錯落有致的景觀樹,“繪”成了一幅壯美的綠色畫卷,丹陽每天都在變化……

轉型之路:向“綠”而行 助力節能降碳

在延陵鎮趙巷村,一排排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組成方陣立在魚塘之上,一如魚鱗般鋪陳閃爍,熠熠生輝。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實現“一地兩用”,漁光互補源源不斷地釋放著綠色紅利。這是“領跑丹陽”光伏電站項目的現場之一。


微信圖片_20240821171639


“領跑丹陽”項目不僅讓引進光伏的村有了一筆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更帶動了村莊產業發展,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整個項目預計每年可對外輸送約1.9億度綠色電力,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萬噸、6.86萬噸標煤。丹陽的這趟向“綠”而行,讓百姓生活更有“奔頭”。

走進位于丹北鎮的光大環保能源(丹陽)有限公司,沒有橫流的污水,也沒有刺鼻的酸臭味,相反路面干凈整潔,植被茂盛。如果不說,很難將這樣一座“花園式工廠”與“垃圾處理”聯系起來。但這里正是丹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現場:垃圾將被投入焚燒爐進行燃燒,轉換為電能。每天,這里可“吞”進生活垃圾1500噸、餐廚垃圾80噸。


微信圖片_20240821171635


“吞”垃圾、“吐”綠電的光大項目自2020年在丹陽投產運營以來,年處理生活垃圾達35.6萬噸,提供綠色電力超1.5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5.6萬噸,同時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4萬噸,年發電量滿足3.5萬戶居民日常用電需求。去年,該公司成功入選首批“省級生態文化宣傳示范點”名單,“雙碳”的理念在這里具象化、場景化。

“一座城,只有不斷提升轉型發展含‘綠’量,才能真正成就經濟發展含‘金’量。接下來,我們將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加快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丹陽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元清說。

共生之路:吃上“生態飯” 過上好日子

青山綠水靠什么“變現”?簡單來講,就是要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把生態“高顏值”變為經濟“高價值”。


c42f9ea221864611b4365d721583175e


盛夏時節,司徒鎮的杏虎水蜜桃迎來采摘旺季,“一只桃子改變一個村”讓杏虎村民嘗到了鄉村振興“甜蜜”滋味。

地處丘陵山區的杏虎村是全省范圍內有名的水蜜桃種植基地。目前杏虎村共有水蜜桃種植面積1500畝。之前,該村是一個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茅山老區省級貧困村。后來,在時代楷模趙亞夫的親自指導下,2001年村里開始種桃,并于2006年成立杏虎村果品專業合作社,打響了“杏虎水蜜桃”品牌,杏虎村民現年人均收入已超2萬元,相較于2001年,升幅近10倍,不僅脫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還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甜蜜蜜”的好日子。

近年來,丹陽從各地實際出發,以國土空間規劃賦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引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規劃前置目標,充分整合全域資源、深入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菌、果、藥、旅”特色生態產業,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

(張輝 曾麗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