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將在四川成都舉辦。本屆大會以“弘揚時代精神 共建網絡文明”為主題,將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11場分論壇和“讓科技之光點亮網絡文明”網絡互動引導活動。這既是一次網絡文明建設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會成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有力支撐。
向“光”而進,奔赴時代新征程。“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的賀信中強調的。網絡文明,即是要利用網絡創造文明、傳播文明、發展文明,它既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在家盡知天下事,在家盡辦天下事”已成為常態。作為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思想引領、行為規范、文化培育、空間治理等關系著網絡主流價值的形成。本屆大會主題為“弘揚時代精神 共建網絡文明”,將網絡文明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通過聚焦網絡誠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網絡辟謠等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討論,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更是在尋找網絡治理最優解,為時代發展凝聚正能量。
與“光”同行,讓正能量變成大流量,大流量充沛正能量。網絡文明的生態建設不是一句空話,它不僅需要完善的政策體系、體制機制等配套,還需要以優質的網絡內容為依托。以網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培育精品力作,才是引領網絡時代新風的重點。例如四川省推出的“中國有三蘇”“尋路東坡”等系列融媒體作品既傳播了地方文化,又讓社會文明新風、好家風走進千家萬戶;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唐宮夜宴》等展示了中華文化之美;《每日習語》《平“語”近人》等精品力作,讓黨的理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作品既符合時代主流價值,又很好契合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篇“暖”評、一張照片、一段視頻,描繪的都是自信、自強的時代中國。網絡平臺當成為精品力作的孵化平臺,講好中國故事,激發人人向善、人人向上的濃厚氛圍,讓大流量與正能量實現雙向奔赴。
追“光”而遇,凝聚網絡強國建設強動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專門提出“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系。”網絡生態建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網絡社會組織、互聯網企業和廣大網民共同努力。筑牢網絡精神文明新生態建設的廣泛群眾基礎,要重點抓好青少年群體,力爭當好網絡文明的參與者、建設者、傳播者。除此以外,不斷探索以新技術賦能網絡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與互聯網的融合,大力推動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保障。
文明,讓城市與網絡更加美好。點亮網絡文明之光,將真善美嵌入網絡空間,融入網民精神靈魂,照亮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馬茽/文 羅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