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重慶擁有蜿蜒曲折的蜀道和壯麗的江峽,可盡管蜀道崎嶇、江峽險峻,也掩不住重慶通江達海、擁抱世界的開放底色。
今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頒布實施五周年。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鋪就出嶄新的發展通途。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
8月21日,“一江清水萬重山”網絡主題活動聯合報道組走進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深入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探尋山城重慶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的“活力密碼”。
錢洪超遠程操控龍門吊作業
吊臂揮動、轉運貨車來回穿梭、集裝箱整齊碼放……40度的高溫下,陸海新通道無水港依舊繁忙有序。借助先進的遠程操控系統,操作平臺從機上“搬到”中控室,龍門吊操作員再也不用爬到近30米高、不足6平方米的狹小操作室屋外作業,僅在中控室通過攝像機、視頻、傳感器和控制技術,進行視頻監控、手柄操作,就可以實現遠程智能化作業。龍門吊操作司機錢洪超向記者介紹他的工作日常:“我一般就在這個房間里遠程操控龍門吊作業,截止目前,堆場日作業量最高約有700個集裝箱。”這是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每天都在進行的智慧物流“加速跑”。
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
“無水港”,便是沒有水的港口。沿海地區可以通過無水港將港口服務延伸到內陸地區,地處內陸的重慶“逆向思維”,將陸海新通道原本要在海港進行的鐵路與海運的組織銜接、鐵路箱與海運箱的置換流轉等服務,前置到陸運環節,陸海新通道無水港應運而生。“這樣一來,企業在重慶即可完成訂艙報關、報檢等手續,進一步助力通道陸運體系向海運網絡延伸,讓通道的運輸服務更加高效便捷。”陸海新通道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場站經營部高級主管鄭元兵說道。
記者了解到,重慶無水港正聚焦通道數字變革、綠色發展加快建設,進一步增強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集散分撥能力。在無水港辦公大樓的運營調度中心里,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調度的各項數據,包括班列訂單、訂艙、開行量、貨值、輻射范圍、綜合服務等;在屋頂,整齊分布著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為重慶無水港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該項目采取“光伏+屋頂(車棚)”開發模式,預計年光伏發電上網量為136萬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噸。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標志性項目,重慶無水港成為集“通道+物流+貿易+產業”于一體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產自我國西部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拓展東南亞市場;陜西蘋果、寧夏枸杞原漿出海暢銷;柬埔寨大米擺上我國百姓餐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助力包括重慶在內的西部地區全面開放格局加快形成。
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
重慶深度融入開放國際物流大格局的“工筆畫”,不止“一條通道”,如今,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重慶交匯。來到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源發地和起始站——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展示中心講解員鄒雅倩向記者介紹:“重慶圍繞‘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統籌東西南北四向開放,推動鐵公水空四式聯動,形成了連接歐亞、直達東盟、通江達海、暢行全球的復合型網狀開放通道體系。”
展示中心內展示的重慶近年來積極拓展出海出境大通道的總線路圖
向東,長江黃金水道可通達世界各地;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東南亞、南亞國家;向西、向北,中歐班列可輻射亞歐多國;空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有14條在飛國際貨運航線。
跨越山海,通達世界。如今的重慶,作為全國首個擁有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正在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一江清水萬重山”網絡主題活動聯合報道組記者 王紫荊 徐春暉 吳家俊
更多內容請關注活動官網: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4/yjqswcs/
(本項目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