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發生骨折、脊柱側彎、脊椎病、關節炎、關節腫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很多人認為骨科手術是“大開大合”的,不少患者因擔心手術風險而繼續忍受病痛。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骨科齊新生主任指出,骨科手術已告別“大刀闊斧”階段,進入了“微創”時代。
單髁關節置換術、脊柱微創內鏡技術、肢體再植再造……這些幫助患者解決骨科疾病難題的新技術,在醫院骨科亞專科的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在南京市醫學重點專科的基礎上,建成區域高水平的脊柱中心、關節中心(含運動醫學)和創傷中心,并成為立足南京紫東,輻射全市及周邊城市的區域綜合性骨科。”齊新生表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骨科正著力強化脊柱外科、關節外科、手足外科的亞專科建設,與南京鼓樓醫院加強人才培養合作,“修煉內功”提升診療水平,用更微創、精準的手術點亮患者的生命之光,展現出醫院發展的新活力。
細分專科,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骨科細分亞專科,就能讓患者‘專病專治’,醫生施策也能精益求精。”齊新生說,傳統的大綜合診療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個性化的醫療需求。基于此,骨科開啟了亞專科建設,創建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和手足外科。各專科治療的病種相對獨立,使患者得到精準診斷和醫療服務,構建了骨科疾病更全面的治療體系。
脊柱外科除開展頸胸腰椎退變、骨折脫位、腫瘤等常規手術以外,近年來陸續開展了單側雙通道脊柱微創內鏡技術、椎間孔鏡技術、經皮穿刺椎間盤消融術、脊柱骨折微創復位固定等手術。微創技術相較傳統的常規手術,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關節外科成熟開展各類關節置換手術,開展肩關節鏡、膝關節鏡、踝關節鏡、單髁關節置換術等微創手術。手足外科能夠開展斷肢(指)再植,手(拇)指再造,肌腱血管神經斷裂修復等技術,滿足各類手足疾病、皮瓣修復,慢性難愈性創面修復的診治。
目前,骨科是南京市醫學重點專科,設有4個主診組,擁有全透視碳纖維手術床、C形臂X光機、肩膝關節鏡系統、可擴張脊柱微創手術通道、椎間孔鏡系統等先進設備。此外,人才培養也是學科發展的內生動力。科室鼓勵醫生通過學術會議、培訓班、外出進修等方式提高醫療技術水平,還與南京鼓樓醫院骨科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引進兼職專家提升整體管理效能,帶來造福患者多項新技術。
齊新生主任介紹,目前三個亞專科均有學科帶頭人及相應各級醫師團隊。亞專科在促進學科發展的同時,也給骨科門診量、住院人數、手術量等指標帶來了顯著增加,2024年起,骨科高峰期日手術臺次超20臺,三四級手術總體占比約70%。
創新技術,更先進的治療方案
“亞專科建設的直觀成果就是,一批先進技術惠及更多患者,這是我們最欣慰的。”齊新生表示,骨科團隊緊跟骨科微創化、精準化的發展趨勢,用更加先進的醫療技術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
“脊柱損傷是‘百病之源’,大部分人都有因脊柱疾病引起腰腿痛的經歷。”骨科副主任醫師張耘表示,脊柱的傳統開放手術要進行廣泛的肌肉及軟組織剝離,風險損傷較大。而微創手術具有創傷更小、安全系數更高、患者感受更佳等優勢。
55歲的高阿姨多年來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近期她的左腿疼痛劇烈,行走困難,晚上疼得睡不著。在全面分析了高阿姨的病情后,骨科團隊明確診斷出高阿姨的腰4、5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如不及時手術,會導致更嚴重的神經損傷,建議實施脊柱內鏡手術。手術僅在高阿姨的腰部做7mm的切口,切除了其突出的椎間盤,解除了神經壓迫的問題。
“膝關節炎嚴重時需要置換膝關節。我們運用單髁關節置換術,能保留患者大部分正常的膝關節結構,也能為患者減輕痛苦。”骨科副主任醫師夏才偉表示,單髁關節置換術,相比全膝關節置換,創傷小、恢復快。
陳阿姨一直膝關節疼痛,藥物治療未能緩解,走路也越來越困難。經確診,內側膝關節軟骨老化磨損、骨對骨的碰撞摩擦是陳阿姨膝關節疼痛的“元兇”。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不僅要切除內側損壞的軟骨,還要把外側沒有損壞的軟骨一并切除。最終,夏才偉主任團隊采取單髁關節置換術,只更換了陳阿姨受損的半月板和軟骨,保留了膝關節的正常部位。
相較其他骨科手術,手足纖維外科手術更加精細,且由于大多是急癥手術,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針尖上繡花。“膽大心細手快是手足外科醫生的必備素質。對急診患者如未能及時正確處置,患者將面臨殘疾或生命危險。”董邢濤醫生感慨。
某天傍晚,一個左腳被挖掘機鏟斗所傷的男子被送到醫院急診,當時患者左腳約三分之二的軟組織已撕脫,腳趾大部分損毀。骨科董邢濤醫生團隊用了1個多小時清洗創口,隨后經過3個多小時,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一一對應縫合患者斷裂的6根動靜脈血管、2根神經、5根肌腱,最后用人工皮膚覆蓋脫落的左腳底皮膚,讓他的左腳重獲新生。
溫暖照護,有溫度的人文關懷
“以患者為中心”是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的服務宗旨。多年來,骨科團隊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重視醫患溝通細節,將醫療服務不斷延伸,讓患者感受“有溫度的醫療”。
“其實醫療服務不局限在‘治療’,而在于和患者接觸的方方面面。患者來醫院體驗好才是根本,這也是泰康一直提倡做‘服務好’企業的初心。”齊新生主任強調。
在具體的診療服務中,骨科團隊率先打破醫療行業不把醫生私人聯系方式留給患者的“潛規則”。李爺爺(化姓)年齡大沒有微信,做完膝關節手術出院后,骨科夏才偉主任就每天打電話提醒李爺爺。“對于我來說,患者出院不是治療的結束,而是康復的開始。”
每當出院的李爺爺在微信上尋求幫助,夏才偉都會不遺余力地給予解答。雖然這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但他可以隨時了解患者恢復情況,把潛在問題處理在萌芽期,而不是等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再解決。這樣的服務理念,印刻在骨科團隊的每一個人心中。
新征程,再出發。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骨科將以醫院創建三甲為契機,繼續聚焦骨科前沿問題,激發內在活力,配強隊伍、鉆精技術、做深研究,促進學科高效發展,為助力更多市民群眾骨骼健康貢獻力量。
通訊員 劉子淳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