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家國于心,人月兩圓

丹桂飄香、玉露生涼,中秋如約而至。在貴州長順,布依族農民攜手收稻谷、打糍粑;在湖廣一帶,鄰里聚在一起燃燈以助月色;在四川瀘州,家家戶戶忙著點桔燈、吃月餅……同一片星空,賞同一輪明月,大家通過各種方式迎中秋、慶團圓。

在中國人的精神原野上,總是高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的感慨,也有望月懷遠、家國一體的共鳴。什么是中秋?作為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的相承,中秋承載著深厚的故鄉情、家國情。

據記載,“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而作為一個節日,中秋節始于初唐,盛行于宋朝,并綿延發展至今。農歷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中秋,是秋風捎來豐收、深綠讓步的金黃;是“小兒呼作白玉盤”的白,也是“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藍……中秋的多姿多彩,早已走出詩詞名畫,融入我們的生活。蘇軾那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更是一語道破,我們賞月食餅,在意的是密密麻麻織進“餡”里的情與思。如此,是以為家。

中秋之所以是文人墨客寫不完的詩,是因為他們雖起筆于家人團圓、親友相聚,卻感懷于國家一統、社會安定。白居易中秋之夜“西北望鄉”,追憶的是昔年“曲江池畔杏園邊”的盛會;李白借“長安一片月”,叩問“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而今,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街巷、照在邊關。為保衛國家安寧、保障交通暢通、維持街巷整潔,邊防戰士、消防員、客運服務人員們以崗為家,有多少歲月靜好,就有多少負重前行。品得此中深意,方能深刻理解“家國于心人月兩圓”。如此,是以為國。

時移世易,在新時代的一撇一捺里,“團圓”有了更具體更現實的表達。身處新時代,互聯網與文化有著天然的黏合力,能讓傳統文化更具“流行范兒”。近年來,各種“線上過中秋”點燃了人們歡度節日的熱情;“有文化的月餅”不斷刷屏,眾多博物館加入文創月餅制作行列,“鎮館之寶”紛紛化為造型別致的月餅……變的是載體和方式,不變的是節日的內涵,文化的內涵。以富有文化韻味的方式過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不僅讓中秋節變得更有味道,中華傳統文化也在“古今”之間得到了更大張力。

是快意人生的“小確幸”,也是思接千載的“大敘事”。中秋佳節綿延千年,家國情懷始終是鮮明的底色。不管是歡聚一堂,還是遙寄相思,千萬家庭的小團圓,匯聚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華兒女共賞一輪明月,共品一種家國情懷,凝聚奮斗偉力,才能不負這盛世、不負這新時代。而這一輪代表幸福的明月,也定會更圓更亮、照得更遠。(江小北)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