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5日,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統一開展,旨在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營造全社會共筑網絡安全防線的濃厚氛圍。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每一次重大技術革新,都會給國家安全帶來新的挑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信息化、數字化正在重新繪制世界權力圖譜,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復雜多變,其全局性和滲透性前所未有,隱蔽性和動態性前所未有,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不管是個人層面,還是國家領域,網絡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愈加明顯。維護網絡安全,是一個不斷織密“保護網”的過程。在享受指尖便利的同時,要保持頭腦清醒,用心用情用力守護網絡安全,推進網絡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用心規劃,強統籌、精部署,當好網絡安全“守門員”。萬物互聯在讓我們享受數字化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大數據殺熟、惡意軟件騷擾、虛假信息、個人信息被隨意采集和使用、網絡詐騙等困擾和風險。從頒布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到出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等政策文件,再到發布300余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政策不斷完善,各級各地要答好依法治網這一時代課題,建強國家網絡安全屏障,壓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推動網絡安全專項行動走深走實。在守護網絡安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一個網民都是“守門員”,把安全要求牢記心尖,循規矩、守紅線,攜手共繪網絡安全“和諧圖”。
用情宣傳,強思想、惠民生,當好網絡安全“宣傳員”。今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9億人,較2023年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8.0%,更多人群接入互聯網,共享數字時代的便捷和紅利。網絡的繁榮源自人民,建設的過程需要人民,安全的成果惠于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意識到風險是最大的風險。各級各地要通過創新性的內容、針對性的受眾投放,積極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通過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多渠道的集中宣傳,在每個人心中播下網絡安全的種子,推動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的提升,把安全觀念真正轉化為維護安全的行動。
用力推動,強擔當、善作為,當好網絡安全“監督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加強網絡安全體制建設,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等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為網絡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人民既是網絡安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參與主體之一,網絡安全離不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參與和行動。唯有形成維護網絡安全的強大合力,方能推動網絡強國建設行穩致遠。各級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嚴格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規范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工作,及時排查網絡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隱患,做到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完善舉報系統,健全獎懲機制,發揮好群眾的力量,鼓勵群眾自覺充當網絡“監督員”,為網絡環境建設添磚加瓦。(王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