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時,連日來,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思雨家庭農場種植的500畝芡實正在開采,種植戶們組織人力采收、加工、銷售,處處呈現出一派緊張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金湖縣前鋒鎮鄭圩村的一塊水面里,大如圓盤的芡實葉片鋪滿水面,十多名采摘工人穿著專業套服,踏著晨霧,穿梭在水中,手持竹簽刀劃開芡實葉,熟練地割下芡實果,整個過程干脆利落、一氣呵成。
前鋒鎮思雨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林程鵬告訴記者,芡實采摘的周期一般持續到10月中旬左右,目前正是芡實豐收上市的好時節,他們每天安排18、19名工人在田里進行采摘,還有20個人在加工廠進行加工。
芡實從水中撈起到包裝出售,需要經過采收、打苞頭、篩選、烘干等八九道工序,經過工人師傅們一頓操作,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白白的、圓圓的“雞頭米”。據種植大戶林程鵬介紹,他們今年承包了500畝的水面種植芡實,每畝地能收獲600斤的苞頭,雖然由于前期的高溫天氣,產量比往年略低,但是今年收購的價格還算“美麗”,500畝“雞頭”塘,大概年產值在200萬左右。
“我除了自己種植的500畝水面以外,又額外收購了大概10萬斤‘雞頭米子’,這些‘雞頭米子’大多發往蘇州、福建、廣東這些地方。”前鋒鎮思雨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林程鵬說。
近年來,金湖縣充分發揮水鄉地貌的獨特優勢,鼓勵農民種植水生滋補植物芡實,圍繞育種、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等環節,統籌建設金湖芡實品牌,加強標準化建設和溯源管理,有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金湖芡實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提高品牌競爭力、影響力,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富民產業優勢,讓小小芡實成了農民的“致富果”。(唐偉 馮洋洋 李金干)(金湖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