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2024年“余額”已不足百天。
四季度是完成全年任務的沖刺期。在全年長跑“最后一圈”的發令槍聲響起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好聲音”及時來到。
國慶長假一過,10月8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將以“三個更加注重”和“四個堅持”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次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南京舉行工作會談時即表示,全省上下正在認真落實中央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責任。10月9日至10日,江蘇省政府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如何加力提效狠抓落實,釋放更大政策效能,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從中央到地方密集“發聲”,凸顯出當前經濟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置身決戰四季度、沖刺全年度的關鍵期,作為挑大梁的東部省份,江蘇要努力完成年度經濟發展目標,需要各地共同將“沖刺”匯成最后一程“加速度”。
江蘇各設區市連日來相繼開會,部署四季度重點工作,拿出“沖刺方案”。其中,“項目”是多地部署的重要關鍵詞。
“做好當前經濟工作事關全局、責任重大。”國慶長假最后一天,南京召開專題會議,總結復盤國慶假期文旅消費、城市運行、安全穩定等工作情況,并研究推進用好新一輪增量政策、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等重點工作。其中提出,要搶抓國家新一輪增量政策窗口期,認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在整合資源、主動對接上下更大功夫,切實做好項目謀劃儲備、招引落地,更大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提高政策執行的力度、準度和效度,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有力支撐。
10月8日,無錫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會提出四個“要”:要抓牢重點任務,繼續錨定年度增速目標和貢獻度目標,統籌今明兩年政策銜接、任務銜接;要抓好項目落地,圍繞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更大力度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平臺;要抓緊政策爭取,深入研究國家和省金融領域的試點政策;要抓實企業服務,解決好企業發展中的各類堵點卡點問題。
10月6日,南通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要錨定目標不動搖,充分發揮重點經濟工作專班作用,深入開展服務經營主體大走訪,從緊從實抓好經濟運行各項工作。要猛攻項目增動能,切實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項目招引持久戰、項目謀劃主動戰。要內外發力擴需求,千方百計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貿。要慎終如始守底線,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泰州市將“一把手”部門調研的第一站放在了市發展改革委,提出發展改革委要勇當先鋒,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達效。打好深化改革“突圍戰”,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持久戰”,以扎實行動為企業家增信心、添動力。
令人鼓舞的是,就全省層面而言,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截至9月底,今年450個省重大項目中的230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全部開工。投資方面,省重大項目1—9月完成投資5591億元,完成率87.1%,超過序時進度12.1個百分點,其中產業項目、生態環保項目完成率分別達到97.6%、102.8%。儲備方面,中石油南通新材料基地一期、常熟圣特斯高端數控設備等8個儲備項目已提前開工建設。
形勢喜人,形勢也催人。當下,全省各地正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招商。一個月內,一批好項目在江蘇持續落地——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吳中)產業轉化基地在蘇州揭牌。依托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創新資源和廣泛影響力,該基地將以吳中區東部生物醫藥產業園、中部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基地和西部臨湖生物醫藥科教創新集聚區作為產業資源核心承載地,集聚一批創新企業、引育一批領軍人才、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助力吳中打造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高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增長極。
在鎮江,“江”“海”互動再結碩果。2024鎮江(上海)商務推介暨項目簽約會上,29個項目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集中簽約,總投資304億元,其中30億元及以上項目5個、10億—30億元項目7個。
2024宿遷綠色產業洽談會以“高端·智能·綠色”為主題。會上簽約項目達71個,其中工業制造業項目62個、服務業項目9個。
穩增長,項目很重要,信心也很重要。在不少地方,“信心”成為頻繁提及的關鍵詞。
淮安市委常委會提出,進一步堅定信心、加強對接、細化落實,適時制定配套增量政策,切實把上級支持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項目、可及可感的措施,更好助力高質量跨越發展。要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精準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要大力營造狠抓落實良好氛圍,更好把全社會、各方面的干事創業活力和動力激發出來。
更好地穩預期、強信心,鹽城提出要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錨定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搶抓四季度寶貴時間,推動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補齊短板弱項,體現農業大市擔當,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全省發展大局多作貢獻。
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需要新動能。翻開上月底公布的江蘇1—8月份經濟“成績單”,在工業、服務業、消費等方面,那些帶有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特質的產品或領域,往往都表現較好,甚至成為“壓艙石”。譬如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表現亮眼,同比增長9.8%,新能源汽車銷售激增,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24%。
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都展現出較強潛力和活力,逐漸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也成為江蘇各地不斷探索的方向。
徐州將目光投向縣域經濟,提出要緊緊圍繞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賦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區位、產業等綜合優勢,狠抓項目招引建設,著力壯大縣域經濟,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新興產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面對這片“新藍海”,一批城市正布局未來賽道。
出臺三年行動方案后不到3個月,9月28日,常州西太湖低空經濟示范區項目對外試運營。推動低空經濟成為“萬億之城再出發”的新增長極,常州提出要搶抓產業發展風口,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充分結合西太湖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優勢,守牢安全底線,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
連云港則向專精特新發力,提出要結合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練好“獨門絕技”,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要營造一流環境,形成各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競相涌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多年來,揚州聚力“萬億之城”目標,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標意義的“汽車名城”。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揚州提出要緊跟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主動謀劃、搶先布局、積極作為,全力搶占新賽道、招引新項目、集聚新動能、打造新場景、優化新生態。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
距離年底只有兩個多月,做好每一個抓落實、穩增長、促發展的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信江蘇必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贏得主動、占據先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