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我國正在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以科技現代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闊步前行。
金秋時節,北大荒萬頃良田一片豐收景象。科研人員正在對三江平原黑土地保護成果進行測產。28家科研單位三年的集中攻關,一系列生物技術和智能設備,讓黑土地糧食增產最高達到20%以上。科技會戰成果有效支撐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等重大目標。
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三江示范區項目首席科學家 劉煥軍:我們通過天空地的立體監測技術,來獲取整個小流域上每個地塊,甚至于米級的,類似于了解我們掌紋一樣的地塊畫像,來進行整體的綜合地力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進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解敏:我們將深入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加新質生產力供給。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促進科技與教育、人才良性循環。我國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穩步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模,將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45%以上。
錨定目標,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目前,科技部正在加快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
錨定目標,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四個面向”,我國不斷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近期,多地陸續發布產業引導政策,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不久前,我國科學家發布了世界首顆碳納米管張量處理器芯片,這項全新的技術可將集成電路的功耗降為當前硅基芯片的1/3。為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北京市科委正在加緊籌劃為項目發展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建立產業孵化全鏈條支持機制,助力我國在芯片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錨定目標,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上海剛剛印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年行動方案,目標到2027年,全市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超8000億元。深圳進一步組織實施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形成整套規范。近日,深圳技術大學李和言教授團隊圍繞自己的多項科研成果,分別完成了兩家科技公司的注冊,并將與大型車企在自動泊車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深圳技術大學城市交通與物流學院教授 李和言:得益于國家這種政策的扶持,團隊務實地進行研發,務實地進行轉化,沒有停留于這種紙面上的專利,紙面的成果,我感覺信心還是很足的。
創新的中國,生機勃勃。堅持中國特色、洞悉全球特征,我國正加快步伐,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