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天高,層林盡染,正是橙黃橘綠時。進入十一月,也進入了全年接力跑“最后一棒”交接的關鍵時刻,江蘇兒女鼓足干勁,奮力奔跑,開足馬力沖刺全年目標。
創新提質增效
秋糧豐收在望
本周,各行各業陸續公布前三季度成績單,亮眼的數據為沖刺四季度、完成全年目標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江蘇中小企業約占全省企業數98%左右,對全省工業發展至關重要。這一周,工信部對外發布第六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江蘇711家企業入圍,約占全國總數23.5%,新增入圍企業數量連續兩年全國第一。蟬聯第一,并非巧合。近年來,江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智改數轉網聯”之路,主動聚焦“鏈主”企業產品需求,攻克產業鏈難點、堵點,全省“小巨人”家族不斷壯大,對全省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吸納就業作用不斷增強。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這一周在北京正式發布。江蘇區域創新能力躍升1位,位居全國第二,多項關鍵指標領跑全國。梳理這份報告,評新君發現,從一級指標看,江蘇在“知識創造”方面較上年上升1位,顯示出創新策源能力的突破提升。在“企業創新”和“創新績效”指標上,江蘇優勢也十分顯著,規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企業(3.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5.1萬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科創板上市公司(110家)等細分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正如報告評價,江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抓手,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盡管臺風來襲,但農時不等人。這一周,各地農戶積極組織農機裝備搶晴收獲,全省水稻收獲進度明顯加快。為了提高畝產,今年不少地方都試點推廣了優質高抗的新品種,高產高效的新技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新舉措讓今年秋糧豐收在望。
神舟十九上天
江蘇科技護航
10月30日4時27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伴隨響徹云霄的轟鳴聲與壯麗尾跡,三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開啟了全新的太空之旅。成功飛天的背后,凝聚了眾多科技人員的智慧和心血,一大批江蘇科技元素為“神十九”保駕護航。
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飛行工程師,王浩澤的名字一出現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1990年出生的她,本碩均畢業于東南大學。自學生時代到參加工作,王浩澤多樣化的學習經歷奠定了她深厚的航天科技背景。面對紛繁復雜的出艙程序訓練、72小時狹小環境心理適應性訓練、海上訓練,王浩澤付出的努力也讓她獲得了“拼命三娘”的稱號。如今,王浩澤將開始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負責空間試實驗項目、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工作,也一步步實現了自己“從造火箭到坐火箭,從托舉飛天到自己飛天”的美麗夢想。
在此次發射任務中,不少江蘇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國家元器件領域核心骨干力量,位于南京的五十五所成功解決微波功率放大器、二極管等產品在宇航環境使用的性能及壽命問題,保證器件在各種極限環境下穩定可靠工作。針對上升段掉落的火箭殘骸,十四所研制的雷達不僅提高了測量精度,還提升了智能化的發射艙識別能力,雷達會自動跟蹤目標而不受掉落殘骸影響,全力確保發射任務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神舟飛天,照亮蒼穹。一次又一次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都離不開廣大航天人一絲不茍的匠心雕琢、奮進拼搏的智慧汗水,推動中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向新的高峰。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期待神舟十九號能夠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為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發力老有所養
搶灘銀發經濟
本周,一場特殊的“美食”大賽——2024年江蘇省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營養餐大賽在蘇州舉辦。15支代表隊、60名參賽選手“同臺爭霸”,比拼廚藝,秉承減鹽、減油、減糖的“三減”原則設計制作菜品,有造型、有口感,而且營養均衡。
“小飯碗”承載著大民生。一場“色香味”俱全的比賽,折射出的是江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更好保障“舌尖上”幸福晚年的積極探索和主動作為。江蘇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江蘇99%的老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品質、解決老年人就餐急難愁盼、增進老年人福祉的一項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江蘇共建成運營老年助餐服務點8500多家,今年以來已服務老年人就餐92萬人、1200萬人次。
老有所養、老有善養正成為迫切的社會需求。截至2023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00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4.5%,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中度以上老齡化社會……這是本周發布的《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4)》最新公布的數據。
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評新君梳理發現,2023年全省老年人口總量迅速增長,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較上年同期增加115萬人,增量首次突破100萬人。60—69歲戶籍老年人口1030萬人,占戶籍老年人口的50.41%。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良好,參與社會活動的需求強烈。在評新君看來,如果能充分尊重和發揮“銀發力量”,積極引導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將其知識技能和經驗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既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又有利于盤活人力資源,對于老年人實現自身價值也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江蘇加速布局銀發經濟產業。全省養老機構中70%以上為社會力量建設或運營,已經培育出一些全國連鎖企業。南京的養老服務業、無錫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常州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等,都形成一定的集聚度和規模效益。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全方位、多維度促進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提質增效,江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會持續提升。
金秋的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笑彎了腰;忙碌的車間里,機器加速運轉、工人加班加點忙生產……每一粒希望的種子都在接續奮斗中結成飽滿的果實,讓人們滿懷期待地迎接年底的豐收時刻。
來源|“評新而論”微信公眾號
記者|郝朦 鄭凌 朱曉瑩
圖片|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