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家住呂四港鎮的58歲居民吳玉芳到啟東市二院拍腰椎影片,下午3點不到,她就拿到南通市三院和啟東市二院共同出具的鑒定報告。
“從我家到啟東市二院只要10分鐘,太方便了!”吳玉芳告訴記者,自己腰椎不好,幾乎每個月都要重新拍片確認恢復情況,原來都是到三甲醫院南通市三院拍片,路上一來一回就要3個小時,顛得吃不消。
吳玉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影像診斷服務,源于南通推進的一項改革。今年7月,南通市衛健委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方案》,針對基層醫護人員短缺、服務能力不足等痛點,建設市級病理診斷、臨床檢驗、影像診斷三大市級服務中心,分別由南通市腫瘤醫院、市一院、市三院3家三甲醫院承建。
10月8日,記者來到南通市三院影像中心,該院影像科副主任、南通市影像診斷服務中心主任張濤打開電腦中的“云圖”影像平臺介紹,基層醫院拍攝的影像,會通過平臺上傳到南通市三院影像診斷中心數據庫,通過“本院初查+中心復查確認”方式,兩家醫院醫生共同電子簽名,出具影像檢測報告。“一般24小時內完成報告,急診病人通過‘緊急處理’通道,3小時內可以拿到報告。”張濤說。
三甲醫院的技術支持,為基層醫院增添了充足“底氣”。啟東市二院影像中心主任陸衛坦言,礙于人手、技術等方面限制,過去遇到來拍心血管、乳腺等影像的患者,都推薦他們去大醫院就診,影像科全天接診不到20人次。現在,日均接診量達到約30人次,遇到疑難病癥,還可請南通市三院專家團隊遠程會診,免去患者奔波勞累。
一朵“云”,連起三甲醫院和廣大基層患者。10月8日晚7點半,承建南通市級病理診斷中心的南通市腫瘤醫院病理科依舊燈火通明。“辛苦各位加班,把在手檢測項目做完,特別是縣區醫院送來的活檢,一定要盡快完成。”病理科副主任陳旭東一邊為同事打氣,一邊告訴記者,30人的病理科,平均每天要檢測的本院病理就有200多例。
指著機器中一份正在檢測的樣本,陳旭東介紹,這是10月4日通州區人民醫院送來的,由于病情復雜,需要經過免疫組化、基因重排等多項檢驗才能出結果,整個流程需要3到4天。“基層醫院送來的活檢樣品,大多是類似的疑難病癥。據測算,像這樣的對外會診,科室一年要完成超千例。”
而依托市級病理診斷中心,南通市腫瘤醫院將加速技術下沉。陳旭東說,將派出專業團隊,幫助建設海安、如皋、如東、啟東、通州、海門等縣級病理診斷中心,市縣聯動,促進全市病理診斷服務同質化發展。“未來,我們也許不會再這么忙。”
在南通市一院,南通市臨床檢驗服務中心建設已進入尾聲。“設備、人員準備到位,物流系統、網絡系統即將建成。”南通市臨床檢驗服務中心負責人趙枰介紹,經南通市衛健委牽頭,中心將首先向南通市區8家醫院提供臨床檢驗服務,運行穩定后逐漸將服務延伸至縣區和鄉鎮。
“優質醫療服務市域共享,努力實現‘快速病理不出鎮,一般病理不出縣,疑難病理非必要不出市’。”南通市衛健委副主任劉拓介紹,通過“三大中心”整合醫療資源,南通將逐步推進病理診斷申請、診斷方法、診斷標準、診斷報告“四統一”,讓基層群眾享有更多健康福祉。
(原題為:南通整合醫療資源造福基層群眾——
“足不出縣”,享受三甲醫院診斷服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周楠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