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明天將是什么樣子?科技創造有哪些新趨勢、新動向?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用又將走向何方?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于11月22日在浙江烏鎮落幕,本屆論壇上,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展現“數智生活”的無限可能,低空經濟加速“騰飛”,拓展“低空+”應用新場景,而江蘇元素面向未來,依舊閃耀奪目。
人工智能引領“數智生活”
能夠精準判斷路況的無人駕駛汽車緩緩駛來,迎接前來參會的嘉賓;實時巡防的電子狗行走在大街小巷,為峰會安全保駕護航;集會務、文旅于一體的智能體“桐小烏”成為參展觀眾的AI伴游……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如今的烏鎮正生動詮釋著“智慧生活”的現實模樣。
11月19日,“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正式開幕。今年的博覽會深度聚焦人工智能,充分展示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互聯網前沿技術和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應用成果。
在“AIGC實驗室”定制一條專屬的個性化絲巾,喝上一杯機器人“特調”的咖啡,看人形機器人精心獻上的舞蹈表演,伸出舌頭讓“AI中醫”瞧瞧體質和健康狀況,戴上頭顯設備享受一把身臨其境的購物樂趣……展會上,記者發現,今年的AI應用顯得十分“接地氣”,也更加預示著AI已真正融入了大眾的生活。
技術向新向智,更要向善。大會期間,一系列前沿科技產品集中體現了本屆大會的主題:“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在AI體驗區,一款酷似航空飛行體驗儀的圓弧形智能設備前排起了長隊。使用者在被“固定”在設備上后,按步驟打開不同的模塊,就能自主進行多角度旋轉,再配合上沉浸式VR場景和AI藝術內容,便能收獲一份獨特的療愈體驗?!跋到y采用了全球首創的萬向懸浮太空圈技術,能夠讓使用者在萬向懸浮狀態下,沉浸于AI生成的藝術療愈空間?!睂嶒炇已芯繂T林莊祥告訴記者,目前該系統主要運用在運動康復訓練中。
此外,智能AI耳蝸、智能仿生手、腦機接口社交溝通訓練系統等多款醫療智能設備,不僅幫助殘障人士拓展了更多生活場景,也展示了科技在健康管理領域的無限可能。
低空經濟加速“騰飛”
2024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明確列為新增長引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今年的高頻熱詞,低空經濟是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焦點之一。
旅游觀光、應急救助、物流配送、農業植保、地理測繪……拓展“低空+”應用場景,由中國電信打造的星云飛行服務平臺和星巡低空監管平臺匯集多要素低空數據,以5G-A新通信能力推動低空產業縱深發展。展區內,中國電信與嘉興南湖交科院共同發布的“路空靈境”在充分利用空域及路域資源基礎上,深度融合數字孿生、元宇宙、大數據、立體柔性網格等前沿技術,打造立體互聯、高效協同、平戰結合的“路空一體”服務新模式。
花瓣緩緩打開,無人機從“花蕊”中急速起飛,在到達巡檢地點后,便會自主開啟巡檢作業。在云圣智能展臺,形似蓮花的“龐然大物”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斑@是我們推出的圣·寶蓮燈全自主巡檢系統,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在電力、新能源、消防應急、智慧城市、林業、智慧文旅等諸多領域落地,實現了行業場景下數據的自主采集及運維作業。”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隨著低空經濟的強勢“騰飛”,無人機“黑飛”、亂飛,無人機反制設備泛濫等亂象也逐漸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低空經濟安全也日益成為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此次我們重點展示的是一款針對低空飛行的綜合性、通用性強的無人機監管軟件平臺?!泵嫦虻涂瞻踩袊娍蒲邪l低空安全綜合監控與處置系統,接入各類無人機監測和反制設備,對設備和數據進行統一管理。據參展人員介紹,該系統采用大數據技術,可提供區域飛行及處置數據分析,幫助管理者持續完善安全管理策略,也為區域低空空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江蘇元素閃耀互聯網之光
在11月21日舉辦的數字長三角發展大會上,長三角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榜單、長三角AI+場景創新成果重磅發布。據榜單顯示,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獨角獸(潛在)企業共計294家,江蘇以85家上榜企業位列榜單第二位。而在發布的10項長三角“AI+”創新成果中,江蘇企業占據三個席位,彰顯了江蘇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的強勁實力。
不僅如此,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的舞臺上,江蘇元素也格外耀眼奪目。
蘇州的莊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博覽會上的新面孔。首次來到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家專注于水面無人駕駛及數據處理技術的企業帶來了他們的科技創新成果——多用途無人搜救平臺。“平臺可實現水面巡邏、水面救助、水面爆破等多種功能,也可承擔適量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具有水上應急巡邏救援工作自動化、智能化的特點?!鼻f周智能科技負責人高曉華表示。
同樣位于蘇州的昆山中科晶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則攜高性能無線工業控制器快速開發平臺和AI視覺纖絲餅檢測系統解決方案驚艷亮相。前者基于自研的通信基帶處理芯片實現無線工控功能,支持有線通信方式和二次開發,適用于各行業場景;后者集成機器視覺大模型算法、精密機械控制、工業5G無線通信等先進技術,可高效精準地識別出化纖絲餅上的各類缺陷。
“智慧”如何為農業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在數字鄉村展示區,來自無錫濱湖區的“世外源智能生態農莊建設”提供了這樣的參考案例:搭建21700余平方米“智能大棚”,配備物聯網+智能控制排水灌溉系統、地下水位控制調節系統、各類連棟大棚智能控制調節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結合園區環境和地理位置、氣候等特點,農莊堅持以農業綠色發展為本,不斷注‘智’賦能農業管理科技化水平。”展臺工作人員介紹。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潔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