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江蘇上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總書記賦予江蘇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4+1”等重大任務,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擔當,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新篇。
前不久,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集團,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該基地總投資10億美元,將研發和生產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在內的多款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產品。在“拿地即開工”和“竣工即投產”雙重創新機制的推動下,項目從簽訂土地合同到投產僅用500余天。
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穎說:“這樣子的營商環境為我們搶得了市場的先機,讓包括我們博世在內的一眾海內外企業,在這里能夠放心地投資、安心地經營,順心地發展。”
今年以來,包括博世在內的一眾外商真金白銀持續加碼江蘇,全省實際使用外資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首位。這份成績單蘊含著外資對江蘇市場和完備產業鏈的看重,更是他們對江蘇優質營商環境的信任。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江蘇以經濟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苦練實體經濟“看家本領”,聚焦“1650”產業體系,深入實施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專項行動,加速推進“智改數轉”,“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全面起勢!
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培育更多科技型領軍企業,區域創新能力實現躍升!
緊緊拉住內需增長“新引擎”,加快落實各項促消費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不斷釋放發展新活力!
前三季度,江蘇GDP增長5.7%,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國、好于周邊。
夯實經濟發展基石的同時,江蘇更高起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江蘇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在鹽城響水,當地通過點對點、面對面等招商方式,招引130多家中小企業落戶,帶動4200多名當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實現了產業發展和就業穩崗“雙豐收”。
鹽城市響水縣居民周安國說:“最大的感受就是踏實,現在有工作有收入,一個月能拿五六千塊錢,最主要是能跟家人在一起,很幸福。”
居民收入保持穩步增長,社會保障網絡體系不斷織密兜牢,“民生七有”12類55件民生實事穩步推進,各級各地共同筑牢百姓穩穩的幸福。過去的一年,江蘇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114個,惠及居民約28萬戶;超額完成造林綠化面積超20萬畝,“灰霾天”明顯變少,“水晶藍”越來越多;新增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總數達14個位居全國第一。
泰州興化市彩城小區居民王樂生說:“僅僅三個月我們彩城小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看這9幢樓全部修葺粉刷出新,從舊小區變成一個新的小區。”
淮安盱眙縣天泉湖志愿者顏海浪說:“今年我們欣喜地發現鴛鴦已經超過了500只,更令我們可喜的是在前一天,我們發現了有小天鵝25只也降落到這片水域,環境越來越美,很多珍稀的鳥類到我們這個湖區來進行越冬。”
放眼如今的江蘇,科技向“強”躍升、城市向“新”而進,鄉村向“富”而行,環境向“美”嬗變,文化向“高”攀登,治理向“下”扎根……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魅力勃發奔涌,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 馮水清 亓晨 王碩 供片臺/蘇州站 響水 無錫 泰州 興化 淮安臺 編輯/唐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