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徐工成套化大噸位裝載機全球批量發車,迎來“一號產業”開門紅。
“增強信心、奮發有為,更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12月31日,江蘇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在徐工集團調研時,動員徐工為做大做強工程機械“一號產業”、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供堅實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連續三年元旦前后,市委書記宋樂偉都來到徐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聽取下步工作打算,聚焦同一個主題:“一號產業”。
“一號產業”何以當先?
1963年的一天,第一臺徐州制造的機械式汽車起重機走下生產線,徐州“一號產業”的發展故事,由此翻開第一頁。
60多年來,一批批工程機械企業紛紛來徐布局,徐州逐步在工程機械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實現企業覆蓋,以徐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劍指世界級,穩居“343”創新產業集群第一位。
從“跟跑”到“領跑”,從“五星級”到“世界級”,工程機械已經成為徐州制造的象征,向世人展示著徐州“一號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
從產品端審視,一批批“國之重器”亮相市場。
一次載重可達400噸的全球最大后驅剛性礦車;將230噸重物體一次性吊裝到170米高度的全球最大輪式起重機;還有一鏟能挖起50噸煤、有“神州第一挖”之稱的礦用挖掘機……
從數據面剖析,各項指標成績居全國前列。
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全國市場占比超20%;產品覆蓋二十大主要門類,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裝載機等16個主機產品銷量全國第一……
從集群化布局來看,企業名錄滿載“金字招牌”。
既有以“徐工”為龍頭的一批國有企業,也有卡特彼勒、利勃海爾、蒂森克虜伯等一批全球巨頭,還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擁有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1家、億元以上企業50余家。
“一號產業”的背后,既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躍升。近年來,徐州先后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并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稱號。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波譎云詭的市場環境和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下,徐州始終聚焦“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提升“343”創新產業集群實力。
一個品牌的崛起,帶動一個產業的蓬勃發展;一個產業的興盛,支撐一座城市的繁榮未來……作為“一號產業”,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不斷釋放品牌效應,已經成為徐州城市的一張“金色名片”。
“一號產業”如何破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領域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群體性突破,國內外都在搶先謀劃布局。
身處轉型關口,傳統裝備制造業如何破局?
借助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工程機械“一號產業”長出數字“大腦”,通過“智改數轉”逐步擺脫傳統制造的桎梏,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上,徐工集團將無人化作業場景搬進現場,全方位展示了“智改數轉”成果。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徐工集團生產的42款61臺設備大顯身手,未來感十足。
而這,僅是徐州數據賦能企業轉型的冰山一角,全市“一號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技術持續迸發。
在海倫哲的生產線上,臂架、轉臺、副車架等關鍵結構件的制造已經實現100%機器人焊接。
2023年卡特彼勒實現了無人駕駛10年的里程碑,截至2024年已經擁有總計630多輛無人駕駛大型礦卡的車隊。
“智改數轉”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品牌和市場策略的變革。乘著數智翅膀,坐擁厚重產業家底的徐州,如何在工業機械集群領域繼續“深挖”?如何讓“徐州工程機械”品牌更加響亮?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徐州和以徐工集團為代表的工程機械龍頭對外描繪出了一幅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頭雁領航、群雁齊飛”,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景圖。
作為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鏈鏈主企業,徐工將研發需求傳遞至供應鏈,助推研發成果不斷迭代,加速整個產業鏈在關鍵技術、部件上的突破。
目前,徐工已打造出以挖掘機械為核心,特挖、林業為拓展,履帶底盤、高端屬具為賦能的全系列產品。另外,新能源產品滲透率逐年提高,成為優勢產品。
在“鏈主”徐工集團引領帶動下,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集群能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徐工集團前身成立,到行業巨頭卡特彼勒入駐,從民營企業多點開花,到聚鏈成環形成產業集群。
“一號產業”是這座城市從未停止過的發展沖動,邁向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跨越時空而來的工程機械產業正爭先破局、向新而行。
“一號產業”劍指何方?
近年來,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制造業創新力與競爭力不斷提升,中國已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市場前景廣闊,但競爭也異常激烈。
如何營造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最優生態,積極應對諸多因素影響和國際市場環境變化?
向“高”攀登!中德工程機械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獲批省級國際合作園區,推動高端裝備優質項目布局。徐州全力創建國家級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加快突破液壓件、傳動、自動控制等關鍵零部件,以技術領先助推“登頂珠峰”。
向新提“智”!發揮龍頭企業的標桿作用,徐州整體籌劃“一號產業”全過程式“上云”,目前,徐工集團的工業云平臺——徐工漢云鏈接全球設備超145萬臺,躋身全國“雙跨”平臺第二位,以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推動“一號產業”實現“智改數轉”。
逐“綠”而行!去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徐州發布標準穩鏈行動首批7項電動工程機械國家標準,為加速電動工程機械市場化進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錨定綠色高質量發展路線,徐州“一號產業”積極布局新能源新賽道,推動產業煥新、變革發展。
從傳統制造到高端“智”造,從粗放生產到綠色發展,從“漸進式”創新到“引領式”突破……回望來時路,郁郁滿芳華,徐州這座城市,已經全面厚植“一號產業”基因,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搶抓產業加速變革、新技術深度應用等發展機遇,積極搶占產業發展最前沿。
展望新征程,素以制造業見長的徐州,正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工程機械“一號產業”,向“新”而行、向“智”攀“高”,闊步邁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