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24年專門安排12類55件民生實事,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這些項目現在辦得如何?成效怎樣?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與新華日報社聯合推出“民生實事微紀錄”欄目,記錄民生實事、感知民生溫度。
1月8日一早,南京市八卦洲七里村村民趙翠萍準時來到七里村體育公園。自從有了這個小公園,平常不愛出門的趙翠萍每天一早一晚,雷打不動來健身。“以前就喜歡窩在家里,現在有了這個小公園,可以打打乒乓球、羽毛球,下下棋,跳跳舞。”
“這座體育公園有2700平方米,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用。如今,已經成為七里村村民的健身樂園和社交新地標。”南京市八卦洲七里村村委王梅娟說。
“你看,咱們這公園里,有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臺,還有跳廣場舞的場地、健身步道,孩子們的游樂天地里則有滑滑梯、蹺蹺板……男女老少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健身空間。”出門遛狗的七里村村民謝永洲告訴記者,“有了這個小公園,在家門口遛個彎都能遛出花樣來!”
南京市八卦洲七里村體育公園
據了解,2024年我省通過修訂《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2017年版)》,突出“一老一小”、殘疾人等人群需求,增加智慧化建設內容。該標準也是全國唯一的省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標準。目前,江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 4.48平方米,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農村鄉鎮“15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均超過96%。
“我可是這里的常客!”1月8日下午,嗓音洪亮的顧文根講起家門口的小公園——躍江公園,話匣子就關不上了——
“出了家門,就進公園,多方便!”
“這里的環境非常好,給了我們一個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
“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你們瞧瞧,都合我們心意,到這里轉轉心情非常愉快!”
顧文根說,“一定要好好夸一夸這里”。
位于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濱江大道沿線的躍江公園
走進位于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濱江大道沿線的躍江公園,這里的體育主題元素更為亮眼。公園里不僅設置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全民健身路徑、健身步道等,還根據兒童娛樂需求,配置鉆鉆墻、挖沙池等設施……市民們在公園里或是閑庭信步,或是運動健身,與遠處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相映成趣,成為一個濱江“打卡”新景。
這不僅方便了市民,還讓周圍的企業獲得便利。
作為一家養老服務機構,南京朗詩常青藤養老院北堡公園站就坐落在躍江公園旁。“以前我們門前是一塊荒地,老人們的戶外活動,就是在院子里曬曬太陽。”朗詩常青藤北堡公園站園長王曉珍說,“現在門口就是小公園,只要是天氣好,每天下午,我們都用輪椅推著爺爺奶奶們到公園里轉一轉,心情可舒暢了。”
說話間,下午的“游園”活動開始了。盡管是冬日,爺爺奶奶們穿戴好保暖的帽子、圍巾,高興地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來到戶外做活動。
躍江公園為何如此受歡迎?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明發社區副主任張嚴的介紹,道出原因之一:“公園里的健身器材與傳統的健身器材相比實現了智能升級,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自主調整鍛煉模式。不僅如此,這些器材還能夠實時監測用戶的運動數據,如心率、消耗的卡路里等,大家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健身效果。”
遠看躍江公園
如今,躍江公園不僅四季有景,還承載了活躍市民節假日生活的功能。“平時,我們這些老人可以在這里健身;周末,孩子們也有了室外活動的場地;像重陽、國慶、中秋等節日,這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活動……”顧文根笑言,“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更是南京城市文化的一個小小景觀。”
2024年,江蘇全省全年新改擴建體育公園(廣場)40個,新建健身步道111條共計387.15公里,推動121家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舉辦110項次全省性及以上群眾品牌賽事活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一系列體育健身服務保障項目,進一步落細落實。
策劃 傅大慶 高偉
統籌 范杰遜
文案 胡安靜
攝像 剪輯 華蘇杰 王昊晨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 新華日報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