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趟中歐班列(西安)“門到門”年貨專列順利抵達西安。 “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年貨節紅火熱鬧,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選購。本次年貨節有超過1000萬元的進口商品搭乘中歐班列走進國門。不僅有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商品,還有來自斯里蘭卡、格魯吉亞等國家的商品。其中有30多個品類商品首次上架。
“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年貨節,是西安浐灞國際港“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之一。在各地,年貨節不僅是迎接新年的重要儀式,更是承載著人民群眾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接下來將開展“非遺年俗、時尚消費、美食購物、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燈會演藝”等豐富多彩新春文化旅游系列活動,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造“最中國”的過年體驗,讓人們感受傳統民俗的“煙火氣”,樂享文化盛宴。
“洋年貨”擺上了中國的貨架,豐富了老百姓采購年貨的選擇。據了解,“洋年貨”趕集中國年不光西安僅有,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進博集市城市會客廳”,市民可以一站式采購“洋年貨”,俄羅斯套娃巧克力賣斷貨,蒙古羊絨帽子護膝熱銷,韓國泥漿皂成為送禮佳品……作為“入境游第一站”,不少外國游客也驚喜地發現,他們能在上海買到全球商品,大大豐富其回家的行李箱。近年來,隨著中歐班列開行力度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品搭乘中歐班列來到國內,成為廣大群眾日常購物的新選擇。
“洋年貨”擺上了中國的貨架,是中國高水平開放的標志。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外貿增長規模達2.1萬億元人民幣,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穩固;進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含“新”量不斷上升。其背后的支撐是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增強在全球化逆風中的開放合作、共贏合作能力。數據顯示,中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對160多個伙伴實現進出口增長,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在對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貿易保持增勢的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進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0%,大部分貿易量來自東盟等新興市場。外貿“朋友圈”越來越大,讓中國外貿進一步增強了韌性。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包括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尤其是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大,促進了知識、技術、人才等跨國流動,向世界各國擴大市場準入,開辟了各國共同發展的廣闊空間。外貿“朋友圈”的持續擴圍和亮眼表現,是我國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事實反復證明,只有把開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單拉長,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厚植強大物質基礎。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列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彰顯我國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應變局的堅定決心與戰略智慧。
“洋年貨”趕集中國年,見證中國開放市場大機遇。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從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中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開放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以開放之姿,為中國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董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