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春走基層】跨越4000公里的回家行囊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是否踏上返鄉的旅途了呢?回家的行囊里,你會帶些什么?有一群人,他們來自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伊犁,此前在南京開展了三個月的交流學習,學習結束,他們也要回家了。不過在他們回家的行囊里,裝著一些特別的東西。


“蒜瓣、鍋巴,還有他們的香菇,他們招商引資的一些指南……”37歲的夏誠,來自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托格拉克鄉。馬上要回家了,他的行李中裝的卻是這些東西。為什么要帶這些東西呢?故事要從3個月前說起。

2024年10月16日,在江蘇援疆工作組推動下,27名新疆伊寧市的經濟領域干部來到南京,開展為期3個月的掛職學習。12月中旬,他們在南京開展了一場家鄉的農副產品和文旅推介。“主要是把我們伊寧市的農副產品,做一個展示和推介。”夏誠介紹。


除了為家鄉招商引資,掛職學習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把更多先進的江蘇經驗帶回新疆。夏誠掛職在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這里地處蘇皖交界,農業特色鮮明。2023年,永寧街道被評為"江蘇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這讓過去5年一直從事新疆鄉村振興工作的夏誠,眼前一亮。

2024年12月30日,記者來到江蘇南京浦口區永寧街道,夏誠正要出發:“去咱們永寧的一個展示廳、產業園去看一下。”


“這是我們的優質稻米,你可以看到墻上其實很多LOGO,都寫著‘四季永寧’,這句話不僅是永寧農文旅的宣傳語,它也是我們農產品的區域公共性品牌。”展廳工作人員介紹。

“四季永寧”是永寧街道2023年推出的區域公共農產品品牌,通過一個專屬APP,讓區域內的優質農產品搭乘互聯網“東風”打開銷路。夏誠說,他的家鄉托格拉克鄉,也是一個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那里也有很多優質的農產品,讓農戶們犯愁的,正是如何把這些好產品給賣出來。


“托格拉克鄉盛產的就有葡萄、蘋果、馬林醬、南瓜,也是可以結合四季各色的農副產品做成自己的一些品牌,組建一個比如說叫‘多彩托格拉克’這樣的一個品牌,‘多彩托格拉克’對應‘四季永寧’!”夏誠說。

有了品牌,特色農產品的養殖、分紅、運輸也很關鍵。在永寧青蝦生態養殖園,夏誠又找到了靈感:“它能夠快速地讓青蝦進行冷凍,然后物流發送到各個地方的時效性更好。這是他們的現代化農田,現在叫做現代農業物聯網,這個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在我們新疆那邊可能也在試運營。”

南京市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玉彪介紹:“目前的操作模式,一畝地大概分紅能分到一千多塊錢。”“對老百姓來說他們是歡迎的嗎?”夏誠追問,得到肯定答案后,他又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夏誠告訴記者,像這樣的調研、咨詢,每個來南京掛職學習的人每周至少要進行兩到三次。因為來一次不容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南京,大伙都想為家鄉發展盡可能多地取回“真經”。“到南京來學習前衛的技術,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夏誠說。

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經發辦主任陳行靜介紹:“在他們掛職學習期間,我們盡可能多地把好的項目介紹給我們新疆的小伙伴,他們也可以把新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來跟我們分享學習。”


2025年1月7日,在江蘇南京浦口區泰山街道辦事處開了一場特別的座談會。“這個線上平臺推薦給我們……”幾位泰山街道的工作人員認真地給夏誠支招,因為這場座談會的目的,是要讓托格拉克鄉的農副產品在這個街道打開銷路。

“我們泰山街道有50.8萬人,泰山街道的最大的一個紅利就是人口。”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泰山街道和托格拉克鄉的對口支援關系已經持續多年,“2024年我們和托格拉克鄉的兩個村以及我們這邊的社區,又建立了一種共建協議,就相當于村和村之間的這種合作互動。”泰山街道黨建工作辦副主任夏樂介紹。


2025年1月16日,三個月的外出掛職學習即將結束。遠方家人的思念從視頻里傳來,馬上就可以見到妻子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了,“老父親”的心已經雀躍起來。“平時不覺得,走了之后才發現用處這么大!”妻子在電話那頭打趣道。

夏誠說:“寄回去了鹽水鴨、烤鴨、鴨血粉絲湯,給我們家兒子帶了一些牛皮糖,給我們丫頭帶了一些文創的產品。”

禮物是給家人準備的,行李中關于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的江蘇經驗和江蘇樣本,則是給家鄉數以萬計的鄉親們準備的。



“南京他們做的好的東西,可以拿出來一些產品,作為亮點做一個展示。我們可以把我們鄉土的一些農副產品品牌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公共區域品牌。希望在這邊學到的一些東西,能夠盡快地投入實踐。”夏誠說。

2025年1月17日,包括夏誠在內的27名來南京掛職學習的新疆干部分批返鄉,他們在機場向江蘇的朋友們發來了新春問候:“再見南京,我們回家了,祝大家新年快樂!”



據統計,2024年,江蘇援疆工作組已助力多批次新疆經濟領域骨干赴江蘇開展實踐鍛煉。協調組織開展各類交往交流交融活動800多次,參與人數超過16萬。



跨越山海,回家的行囊里裝著鄉愁、新知,更裝著希望。回家了,從江南吹來的浩蕩暖風,將與伊犁河谷的澎湃氣流相遇,形成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及時雨,也澆灌出民族團結的幸福花。

(來源:江蘇新聞頻道/范潔萍 編輯/李國政)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