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推進會上,南京鋼鐵集團被授予首批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提到鋼廠,很多人印象中都是鋼花四濺、熱浪滾滾。然而在現代化的智能鋼廠里,如今早已是別樣風景。在南鋼集團,“智改數轉網聯”讓企業的新質生產力不斷迸發,營收、利潤近年來躍居行業前列。《新春走基層》,我們就一起去南鋼看一看。
新春伊始,在南鋼集團全球唯一一座專業加工耐磨鋼零部件的智能工廠里,為出口定制的高等級耐磨鋼部件正“火力全開”生產中。六軸機器人、桁架機器人穿梭其間,上料、打孔、銑邊、熱處理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南鋼金潤智能制造廠綜合管理室主任李小亮說:“從前端的原料管理,到機械加工、熱處理、拋丸噴涂,最后集裝箱發貨,是整條的智能生產線,應該是全球第一條專門加工高等耐磨鋼的智能工廠。這個車間有24個人,但是傳統工廠,這樣的規模車間至少需要100人?!?/p>
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特種鋼定制是鋼鐵生產的高端業務。以往特種鋼加工,需要根據客戶要求設計圖紙、重新筑模,費時費力,產品耐磨度還低。而這個工廠通過對2400多種成熟圖紙的大數據學習,實現了從圖紙、模具、到生產線調試的智能化匹配,生產供應周期較傳統加工企業縮短2/3。
李小亮說:“特種鋼的身上都有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在系統里對應單獨的一張圖紙。這樣在每個環節都能知道,加工的工藝尺寸是多少,符不符合要求,這就保證了產品能夠滿足個性化定制的所有信息。”
記者季建南說:“智能化支撐了個性化,它讓個性化成為可能,而且降低了成本?!?/p>
智能化不僅僅體現在零部件加工的廠房車間,行走在整個廠區里,處處都能感受到智能制造給工業生產注入的美好和力量。
高爐爐內冶煉一直是神秘的“黑箱操作”,冶煉情況全憑經驗和間接的數據來判斷,精準度欠佳。通過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南鋼實現了從“無人化料場,到燒結、球團、焦化,再到高爐煉鐵”生產全流程的優化重組,工人只要在辦公區輕點鼠標,就能實現遠程可視化操作,輕松解鎖“一鍵冶煉”。
南鋼煉鐵事業部技術處數字化應用室主任劉永輝說:“以刮板機為例,以前可能要通過人工去調整角度和速度?,F在通過雷達感知,能監測到最佳角度,一鍵式就全部運行了。通過智能化的應用組織優化,實現了人員優化能力達到41%。”
在鐵區集控中心的樓上,智慧運營中心有條不紊地監控指導各條生產線和物流運輸等相關工序。它也是行業內首個集制造、經營、生態于一體的鋼鐵“工業大腦”。在長40多米的超大屏幕上,企業通過數字孿生和5G技術,展現出了一個完整的數字孿生廠區,大量傳感器的接入,讓小到傳送皮帶、大到冶煉高爐都有了“視覺、聽覺和味覺”,實時、精準傳送著各種生產數據,輔助企業決策生產。
南鋼智慧運營中心項目負責人、江蘇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蘇揚說:“整個智慧運營這一套軟件加上理念不斷發展,實際上打破了整個傳統工業非常傳統的管理理念,整個部門運營協同效率提升了70%。
新質生產力讓南鋼澎湃出了全新的活力。近年來,企業累計在智慧轉型上的投入達40億元,全集團加工成本下降了20%,超低溫9%鎳鋼、超高強耐磨鋼等更是成為國家制造業內的單打冠軍。
放眼整個江蘇,以南鋼等龍頭企業為代表,2024年底,南京市牽頭的蘇南特鋼材料集群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成功勝出,成為目前全國鋼鐵行業領域唯一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群主導產業產值超8200億元,特鋼及高端合金產量約3000萬噸、占全國比重近30%,居全球首位。
南鋼數字應用研究院副院長張波說:“南鋼還會持續建設好內部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改造工作,對整個江蘇省鋼鐵行業進行輸出,助力整個江蘇省鋼鐵行業打造新質生產力,促進整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p>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季建南 李俊彥 郝朦 李澤灝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