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之際,太湖之畔,產業發展的滾滾“春雷”已然炸響。
2月12日,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在無錫召開了2025年新春第一會。會議現場,規模20億元的江蘇無錫低空經濟和空天產業專項母基金(暫定名)作為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第二批產業專項基金成功簽約。
據了解,該基金旨在結合無錫的產業優勢,推動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及飛機配套產業鏈的發展,將重點投資于整機制造、飛行控制、復合材料、傳感器、電池系統、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衛星整星等領域,并涵蓋設計、制造、裝備、材料和系統集成等新質生產力產業。
“耐心”陪伴,筑牢產業發展之基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如果說在起步階段,要搶抓機遇、爭先進位,拼的是一個“快”字;那么從長遠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拼的不是瞬時的爆發力,而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
在此過程中,來自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長效賦能尤為關鍵。
近年來,無錫進一步加快產業攀“高”逐“新”的步伐,一方面迅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低空經濟、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形機器人等產業破局出圈;另一方面,著眼中長期發展,高效利用金融“活水”,以耐心資本澆灌“產業之林”。
2024年,無錫著力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先后組建總規模120億元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未來產業、低空經濟和空天產業4只政府性專項基金,新增注冊基金525億元,QFLP基金數量和規模全省領先。
新的一年,無錫將推動出臺低空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建成低空飛行監管服務平臺。圍繞商業航天“星、箭、網、端”全鏈條,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加強應用牽引和頭部企業招引,推動新產業、新賽道加速起勢。年初簽約的20億元的江蘇無錫低空經濟和空天產業專項母基金,無疑將為相關產業的長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前瞻布局,加速競逐“天空之城”
競逐空天產業賽道,高技術門檻領域的專利也成為搶抓風口的最新一環。據了解,截至去年12月,無錫市航空航天產業專利申請總量達2285件,居江蘇省第二。
申報的2000多件專利中,火箭領域93件、衛星領域382件、高端裝備領域1810件;發明申請類1160件,占比50.8%。從申請主體排名前十的企業看,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技術成果正逐步轉化。東方空間(江蘇)航天動力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在無錫申請了32件發明專利,轉化落地15件,帶來相關產值4000余萬元。企業最新申報的專利“一種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多次點火系統及點火方法”,應用于火箭發動機可重復使用,進而提升火箭運載能力。
東方空間(江蘇)航天動力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昊旻表示,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現在發動機上有60%的零件都可以做到在方圓100km之內加工、制造、生產和測試,并完成整個發動機的測試。
搶抓風口率先布局,目前,無錫已有航空航天領域相關企業近300家,其中規上企業122家,產業規模超300億元。全國十幾家頭部商業火箭鏈主企業,已有4家落地無錫,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現在我們還是處在飛船的研發設計和一級的可重復使用運載器的測試這個階段,無錫在商業航天這塊擁有更好的一些制造業的產業基礎,并且現在無錫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火箭衛星以及上下游相關的產業鏈,這樣形成了一個更好的產業生態,為我們能夠進一步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土壤。”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霍亮說道。
據了解,無錫對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開展專利快速預審服務,發明專利審查周期從之前平均22個月縮短至3個月,最快的僅28天就獲得授權。產業配套能力強、專利環境好,成為空天企業在無錫布局的主要考量,無錫正加快建設全省空天領域未來產業新型集群發展試點,助力打造空天產業新高地。
(來源:無錫廣電新聞中心、政務全媒,編輯: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