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政經1號︱省委書記的這場調研對民營企業釋放了哪些信號

春風攜暖意,奮進正當時。2月17日,一場備受矚目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

江蘇是民營經濟大省,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入圍企業達89家。未來,江蘇如何更好地發展民營經濟?

2月20日至21日,省委書記信長星到南通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更大力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干字當頭、只爭朝夕抓好各項工作,全力實現一季度良好開局。

厚植沃土,創造一流營商環境

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市的民營經濟一直十分活躍。在這片襟江帶海的沃土上,一個個民營企業逐漸成長為“參天大樹”,聚合為一片茂密的民營經濟森林。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銀河航天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不妨先看一看它的“發展史”:2020年,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落戶南通開發區;2023年7月,銀河航天靈犀03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我國首款使用柔性太陽翼的衛星;2024年底,我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技術試驗衛星03星送入預定軌道,該試驗星由銀河航天承擔研制和制造。

目前,銀河航天是我國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在南通建有衛星智能制造工廠。本次調研中,信長星參觀智能產線,詳細了解生產經營及衛星互聯網應用等情況,與企業負責人交流。信長星指出,江蘇是民營經濟大省,我們將用心用情用力創造一流環境,推動民營企業在參與江蘇現代化建設中做強做優做大。

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永不過時的話題。有了營商環境的沃土,才會有民營經濟“森林”的萬木競秀、生機勃發。

“創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擲地有聲的承諾,更源自十足的信心和底氣。從“春到上塘”到“昆山之路”,從“張家港精神”到“園區經驗”,江蘇這片熱土不斷創造奇跡。近年來,江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連續五年獲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日前,江蘇多地召開的“新春第一會”紛紛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題部署全年工作。比如,南京提出2025年要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提升企業感受度、整體便利度、要素豐裕度、市場容新度、生態共享度“五個度”;揚州連續12年以“新春第一會”發布優化營商環境“2號文件”,今年明確要推進“信用揚州”“免證揚州”“效率揚州”三大品牌建設;宿遷將2025年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提出打造“六全六有”營商環境。

接續奮斗,加快先進技術研發

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正是一代代民營企業家在創新實干中接續奮斗,才有了一個個璀璨的民族企業在大浪淘沙中立于時代潮頭。

本次調研中的通富微電子和國盛智科就是兩家這樣的企業。

通富微電子是一家總部位于南通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該公司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研發平臺,與30多家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并牽頭組建了江蘇省首個半導體創新聯合體。公司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約37億元。

成立于1996年的國盛智科以鈑金產品加工制造起家。企業緊跟時代步伐,加速轉型創新,目前沿著機床產業鏈已形成裝備部件、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三大板塊業務,其中,中高端數控機床成為核心產品。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江蘇眾多如通富微電子、國盛智科此類的民營企業,正是以創新為關鍵詞,在青藍接力中傳承事業、做大做強。

調研中,信長星鼓勵企業科研團隊秉持創業初心、扛起使命擔當,加快先進技術研發,牽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在新征程上大顯身手、多作貢獻;年輕一代企業家要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在廣闊舞臺上施展才干。

時代發展大潮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江蘇,正是一片科技創新的熱土和沃土。

兩組數據見證這片大地上持續澎湃的科技創新力量:2022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約3.12%,2023年該數據約為3.29%,2024年該數據提升至約3.33%;2024年,全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4.5件、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0.7%。

與此同時,向“新”而行成為江蘇民營企業奔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據統計,2024年全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7萬家,同比增長17.5%,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92.2%,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5年,科技創新是江蘇一以貫之的發展重點。不久前召開的全省“新春第一會”就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為主題,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進行了專題部署。聚焦“一中心”建設,全省上下正圍繞“全球影響力”的目標定位,闊步邁向高水平科技強省。預計到今年底,全省研發投入強度將達3.35%左右,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達5.6%左右。

研產貫通,推動成果快速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關鍵環節,也是本次調研的又一重點。

在南通大學,信長星強調,得益于學校深化人才評價改革,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多項成果快速轉化,科研人員職稱評審路徑拓寬。他要求要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讓“紙面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在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他強調,研究院要將北大的科研優勢與江蘇的產業優勢緊密結合,集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信長星寄予厚望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院有何獨特之處?

交匯點了解到,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是2017年12月獲批建設的國家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醫用及健康防護復合材料等方面開展研究,從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等進行全鏈條創新設計,解決紡織、應急防護等相關行業發展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則是北京大學與南通市政府共同發起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圍繞先進光電材料等核心科學技術問題,開展前沿引領創新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孵化科技企業,已打造為校地合作新的范本。

兩地讓科研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的具體舉措,也是江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壯大新質生產力的典型縮影。近年來,江蘇持續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引領校政企合力破解“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難題。2024年,江蘇全年轉讓許可專利8.69萬件,同比增長30.28%,其中高校院所10010件,首次突破1萬件,同比增長14.4%。

一項項創新成果加速“落地開花”,新質生產力煥發勃勃生機。

首個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的建設是江蘇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一筆”。這個建立于2024年9月的轉化中心,以南京市、蘇州市為核心承載區,主要聚焦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等領域,把高校人才資源、創新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雙中心”。目前,該中心已經構建起比較完善的平臺支撐體系、轉化服務體系和政策、金融保障體系,初步具備了向全國高校提供服務的能力。

不僅搭建平臺,江蘇還不斷從政策層面“加碼”,推進科研成果轉化。2024年底至今,江蘇省多部門聯合印發《提升高校專利轉化運用效益若干措施》《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工作指引(試行)》《江蘇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動高校專利產業化,進一步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松綁。

一項項政策加速落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政策暖流激蕩發展活力。放眼春意漸濃的長江兩岸,萬象更新、繁花競放,江蘇民營企業正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堅定信心、鉚足干勁奔向“春天里”,實干為先闖出一番新天地!

新華報業·交匯點 記者 苑青青 周永金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