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寧人宣 記者 盧河燕)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茅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邢青松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決策部署,全面提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邢青松代表
邢青松在基層調研時發現,當前食用農產品在質量安全管理上還不夠完善。“比如,食用農產品收儲運環節情況復雜,涉及多個部門,從事收儲運的主體既有企業,也有個人,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此外,市場上的食用農產品還存在準入查驗難、問題產品溯源難等問題。
邢青松認為,做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首先可以健全食用農產品收儲運環節監管機制。一方面,厘清部門職責,針對食用農產品收儲運監管環節暴露的問題,進一步明確食用農產品收儲運環節各部門職責。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協同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收儲運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管理,并定期開展食用農產品收儲運專項整治。
邢青松建議,對于食用農產品實行產地準出制度,從源頭上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加強農藥、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管理,同時督促農業投入品經營者規范經營;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制定并推廣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技術規程,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強化常態化管理,定期開展食用農產品風險監測,在嚴格落實質量安全舉措基礎上,出具全國統一的承諾達標合格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具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
強化食品安全,要把好“源頭關”。邢青松認為,相關部門要加強產地管理,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發揮快檢的篩查優勢,進一步提升檢測水平和發現問題能力。市場監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加強日常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