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春天里的中國,片片新綠初綻,裝點著祖國大地。3月12日,是我國第47個植樹節,各地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陸續開展了植樹造林活動,在廣袤祖國大地上不斷種下片片綠色,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圖景正徐徐展開。
植樹造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從全面推行林長制到設立國家植物園,從印發實施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到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規模、高質量的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今天的中國,人工林保存面積居世界第一,近十年新增人工林面積占全球新增人工林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已然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有力推動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自覺。
眾人植樹樹成林,一棵棵樹,一片片林,記錄著山川大地的綠化,也見證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碩果。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完成國土綠化任務超1億畝,包括造林6669萬畝、種草改良4836萬畝,特別是森林可持續經營實施面積擴大為1000萬畝以上,森林質量穩步提升。新征程上,推動全民義務植樹不斷走深走實,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一起來為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必將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每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都不可或缺,每一個人的生態貢獻都不容忽視。前進路上,各地必須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針對不同地理自然氣候條件,堅持科學規劃,創新組織方式、豐富盡責形式,為廣大公眾參與義務植樹提供更多便利。從種樹開始,以“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追求和“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的擔當,乘勢而上、久久為功,切實為美麗中國增綠添彩。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植樹造林是一個長期、艱苦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植”此新綠正當時,讓我們胸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積極行動起來,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樹”寫美麗中國更新畫卷,更好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