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在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之際,我們迎來了第47個植樹節。植樹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份對綠色的承諾,一種對生態文明的追求。此時,將植樹節與全國兩會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議題相結合,深入思考環境保護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意義非凡。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塞罕壩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變為百萬畝人工林海;庫布其沙漠從風沙肆虐,變成連片綠洲;浙江安吉余村從當年的工業村、污染嚴重村,變為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愈發秀麗,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這些成就,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也為植樹節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時代內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植樹造林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年碳匯量達到12億噸以上。每一棵新植的樹苗,都是為綠色中國增添的一抹亮色,都是在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早日建成,綠色將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全面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發起全球發展倡議,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合力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在廣袤的大地上種下希望之樹,就是在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力量,彰顯大國責任擔當。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代表委員們圍繞綠色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出謀劃策。我們每一個人,也應積極響應號召,從自身做起,從參與植樹活動做起,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以植樹節為契機,讓我們攜手種下綠色希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而不懈奮斗。(郁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