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阜寧: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 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通過黨建引領、科技加持、產業升級“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構建起以“家門口”就業為核心的民生服務體系,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讓群眾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鋪展“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共富畫卷。

精準服務,織密就業“保障網”

依托“大數據+網格化”模式,全縣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矩陣,整合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推薦等多元服務,精準對接就業困難群體需求。針對留守婦女、大齡勞動者等群體,服務站定向推送家政、手工加工等靈活就業崗位,實現“出家門進廠門”的無縫銜接。

在羅橋鎮,“木蘭戶織·共富工坊”的紅色招牌格外醒目。近年來,羅橋鎮按照“黨委牽頭、政府推動、部門組織、市場運作、經紀人帶動、百姓參與”的運作模式,采取“黨建+、支部+、黨員+”形式,成立“木蘭戶織協會”黨支部,引導留守婦女、陪讀媽媽等群體走出家門走進工坊,使“木蘭戶織·共富工坊”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平臺。

“用工高峰期,木蘭戶織平臺能快速匹配人手,確保訂單按時交付。”“白天上工,晚上輔導孩子,再也不用背井離鄉了。”工坊采用“計件薪酬+彈性工時”模式,工人可靈活兼顧家庭與工作。目前,羅橋鎮已建成村企結對、非遺文創、農業類共富工坊25家,孵化新業態工坊5家,帶動860余名女性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月增收2200元。未來,當地還將通過黨建引領統籌訂單對接、運維監管,利用數字化手段破解信息壁壘,推動“散裝放養”向“精準統籌”轉型。

數字賦能,激活就業“新動能”

在阜寧縣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上,零工市場建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線上+線下”立體化就業生態。該縣人社局積極推進零工市場建設,為靈活就業人員和用工主體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對接平臺,整合多部門數據,建立起包含10多項內容的數字化信息庫,無論是線下進行信息登記推送,還是線上通過“蘇心聘”微信小程序,求職者都可以快速實現崗位和培訓的精準匹配,實現就業增收。

無論求職者選擇線下應聘還是線上操作,都能通過零工市場享受優質服務,極大地縮短了求職者與崗位之間的距離,使得崗位和培訓的匹配更加精準高效,有效促進就業增收。求職者劉君蘭對此深有感觸:“這個零工市場對我們來說太便利了,不僅崗位豐富多樣,能夠充分滿足擇業需求,還能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多樣化的職業發展機會,幫助我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隨著數字賦能的不斷深化,阜寧縣零工市場正逐步發展成為集就業服務、技能培訓、創業指導、權益保障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不僅有效激活了就業市場的“新動能”,還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產業帶動,拓展就業“新空間”

在鹽城金沃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內,種苗在智能溫室的悉心“照護”下迎著陽光奮力生長。這個科技含量十足的“育苗工廠”,不僅是長三角最大的種苗供應基地,更以產業帶動就業的方式,為當地村民打開了增收致富的“新空間”。

“過去農民自己育苗靠天吃飯,現在靠科技也能端穩飯碗。”公司負責人姜官俊說道。基地引進全自動嫁接機器人、智能環控系統等設備,實現播種、催芽、溫控等七環節全鏈條智能化生產,年育苗量達1.3億株,服務20萬畝農田。科技賦能不僅讓種苗成活率超行業標準,更催生出嫁接技術員、設備運維員等新型職業,52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高峰期用工達120人,年增收超250萬元。

特色育苗產業的持續發展,讓“田間車間”釋放更大就業潛力。基地通過“技術培訓+崗位適配”,將周邊農民轉化為精通育苗床管理、智能溫室調控的現代農技工。公司還與揚州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產學研項目,引入8名專業技術人員駐村指導,累計培養掌握番茄、西瓜等育苗技術的本土人才300余人。

如今,金沃源的“綠色就業鏈”仍在延伸。從智能溫室里的技術崗位,到田間地頭的種苗配送,再到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200余戶家庭依托產業鏈實現增收。姜官俊表示,未來將深化物聯網、大數據應用,“我們要讓更多鄉親共享科技農業紅利,在家門口畫出共同富裕的‘豐’景。”

當前,阜寧縣正以務實舉措書寫民生新篇章,“阜寧巧阿姨”獲省級勞務品牌,“阜寧零工市場”獲批省級規范化零工市場……通過“家門口”就業,居民得以兼顧家庭與工作,減少了“候鳥式”務工的無奈;企業則通過穩定用工提升生產效率,實現雙贏,充分彰顯了該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