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活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鐵路網絡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超過7700公里,占比首次過半。高鐵里程占鐵路營業里程的比例,看似不起眼,卻蘊藏著深意。
城市之間的距離和交通時間是制約區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因素?!盎疖囈豁?,黃金萬兩”,交通對于城市發展的意義非凡。交通可以帶來人流,人流又帶來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從時速43公里的蒸汽列車,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動車數倍于普速列車的提速,將產生更大的乘數效應。高鐵網絡的快速延伸,為挖掘各地經濟發展潛力、推動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注入了巨大動能。
高鐵里程占比過半,“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加速照進現實。一個故事具有代表性。江蘇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為滬蘇湖高鐵而選擇落戶吳江。高鐵開通前夕,公司招聘了三位來自上海的研發人員?!吧钤谏虾?,工作在吳江”,“長三角人”的雙城生活模式,充分證明高鐵是時空壓縮的利器,也是吸引高端要素流量的利器。長三角已初步形成半小時通勤圈、1小時生活圈、3小時高鐵圈的交通圈層格局,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跨區域產業要素,在加速鏈接中迸發活力。
高鐵里程占比過半,使得長三角創新鏈條咬合更緊密,產業聯動愈加密切。依托完善的交通,長三角構建起一個個產業集群。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數據顯示,長三角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產業的主要集聚地。長三角地區的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便是一個生動案例。上海提供汽車芯片、軟件,常州提供動力電池,寧波提供完成車身的一體化壓鑄模具,安徽則完成整車的組裝。也就是說,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硬件到軟件、從設計到生產,都可以在長三角4小時車程內完成。
日益密集的高鐵網絡,使得城市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協同發展成為可能。比如,蘇州的制造業與上海的研發創新和金融服務緊密結合,南京的軟件產業為無錫的物聯網應用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等我省8個重點高鐵項目同步推進,沿線各地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一旦鹽泰錫常宜鐵路開通,鹽城的新能源、海洋經濟等產業將與長三角的先進制造業無縫對接。對于地方而言,“高鐵要通了”,不能僅僅沉浸在喜悅中,而要有緊迫感,做好迎接準備。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不同,應盡快做好自身的功課,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實現錯位競爭、互補協同,提升自身在產業體系中的競爭力。
“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是江蘇落實“挑大梁”的四個著力點之一。當高鐵樞紐格局打開,江蘇能在服務長三角和全國經濟發展中,實現自身的新突破。各地應挖掘釋放發展潛力,深化產業協作,推動完善區域合作發展機制,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發展。高鐵飛馳,為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注入動力,也為江蘇發展打開新空間??梢韵胍姡L三角日益密織的高鐵網絡,正在描繪出一幅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美好藍圖。(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