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近日,在冷暖氣流頻頻交鋒中,江蘇開啟了“沉浸式降雨體驗”。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春雨淅淅喚醒了田野,催忙了農民春耕的腳步。在廣袤的江淮沃野,人們因這場春雨忙碌且高興——要為新一年的豐收,爭取這場希望的甘霖。
一犁新雨破春耕。眼下,無錫田間地頭里儼然一派“搶春之勢”。在位于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的北大荒集團·玉祁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田野之上,數架植保無人機凌空起舞,精準地播撒肥料,身姿輕盈靈活;土壤之下,農業數據智慧監測系統“問診把脈”,實時檢測農作物土壤pH值、水分、溫度、蟲情等,助力春耕跑出智慧化“加速度”。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農機裝備的升級換代上,更體現在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上。隨著“黑科技”成為春耕生產的主力軍,農技服務也插上“云翅膀”飛入農戶家。在連云港,“云端課堂”“農技耘”App等現代工具引導農民科學種田,推動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滴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落地。2024年,連云港發布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20項以上,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30項以上。
春意漸濃,水上“春耕”也拉開了序幕。在常州市金壇區儒林鎮湖頭村的一處河蟹養殖基地,工人們將醒過水的蟹苗倒出分揀。一只只蟹苗不僅個頭大、光澤度好,還“橫行霸道”,活力四射。蟹農正撐著小船,一只只行動敏捷的青褐色蟹苗,爭先恐后地從蟹農的網兜里竄出來。隨著水花濺起,迅速“躍”入清澈見底的水中,入住“新家”。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依托各類新型智能農機裝備,江蘇目前共建設各類“無人化”農場283個,項目總投入8.72億元,建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當農機轟鳴奏響奮進鼓點,喜悅與信心同在田間萌發,我們更有底氣端牢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徐亦丹 吳盈青/文 鄧宇軒/AIGC
圖片由A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