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淮陰:菌菇撐開“致富傘”,槐花釀就“幸福春”

“這批菌苗根部還得再蓋層松針……”日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淮高鎮劉河村赤松茸基地里,種植戶鄭厚春和村黨總支書記呂雷交流著。塑料大棚里,拇指粗的白色菌絲正裹著栗木屑瘋長,再過一個月,這些“小胖子”將帶著劉河村的泥土香飛向全國各地的餐桌。



從“菌棒”到“金條”的蝶變。鄭厚春掀開保溫膜,介紹道:“你瞧,這是新引進的‘紅松茸’品種,口感更脆。”作為村里最早的試種戶,近幾年,他靠10多畝菌棚實現了年產值50多萬元,還將基地擴大到了劉老莊鎮。距菌棚一里地,槐樹已抽出新芽。養蜂人楊根銀捧著剛過濾的槐花蜜笑容滿面:“看,我們用古法制作的槐花蜜能拉絲,南京的客商昨天剛簽了500斤訂單。”記者了解到,槐樹種植是劉河村的傳統產業,最近幾年,呂雷帶領村兩委將老產業做出“新花頭”,發動30多名村民學習、傳承古法取制槐花蜜,還帶頭注冊了“留河春”品牌,邀請設計師設計了品牌新形象,裝配了更方便商旅攜帶的小罐養生蜜,僅年后已經幫助村民預銷售了5萬多元。今年村里的1.2萬株槐樹不僅要擴種到2萬株,村里還計劃引進標準化加工生產線,這將成為劉河村“甜蜜產業”的新起點。



15分鐘車程的“詩與遠方”。“周末就喜歡帶孫子來這里挖野菜,感受不一樣的鄉土風情,連空氣都是甜的!”市區來的李阿姨指著社區旁的景觀道笑著告訴記者。曾經的垃圾溝變身“十里花溪”,高鐵穿境而過的轟鳴,與清澈的水渠、成排的垂柳譜成了春風協奏曲。村東頭的自行車驛站下月開放,20公里綠道將串聯菌菇大棚、槐花林和正在建設的中醫康養館。“我們特意保留了老碾盤、石磨,城里人就愛這種‘土味’。”呂雷帶記者走進 “淮安小書房”,落地窗外,幾位村民正在社區里散步。去年,村里把閑置校舍改造成文化綜合體,老報館里一打一打整齊的報刊記錄著村莊變遷。



老屋檐下的新故事。“呂書記,養生館的針灸床啥時候到?”72歲的陳奶奶走進村部辦公室。“下月!不光給咱村民義診,還教大家做艾草香囊。”呂雷翻開工作計劃:7月開放的1000平方米康養館,將聯動市中醫院開展“中醫趕集”,讓“治未病”理念扎根鄉土。傍晚時分,文化廣場亮起了燈,村民們打開音響,跳起了快樂的廣場舞。返鄉創業的90后小朱正在調試直播設備:“晚上給加拿大客戶看菌菇長勢,順便帶網友云游槐花林。”她身后的電子屏滾動著:4月15日赤松茸采摘節、5月10日槐花蜜文化節、7月中醫養生體驗月……記者帶著深深的感慨離開劉河村時,楊根銀追上來塞了罐蜂蜜:“嘗嘗新開發的養生蜜,咱村現在是‘春采槐花夏納涼,秋挖菌菇冬養生’!”車輪駛過503省道,后視鏡里的劉河村變成了一個個具象的景象——大棚里的菌苗、枝頭的嫩芽、廣場上的笑臉,都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



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是群眾的幸福生活。劉河村廣大干群用實際行動證明,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腳踏實地地耕耘。當赤松茸打破傳統農業藩籬,槐花蜜融入現代消費浪潮,鄉村的土地就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忙碌身影、每一張燦爛笑臉,都是鄉村振興樂章中最動人的音符,它們匯聚在一起,正奏響一曲雄渾壯闊、余音繞梁的奮進之歌,讓劉河村的未來可期,也為更多鄉村點亮前行的燈塔。(時昆和 杜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