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是全國知名的“風箏之鄉”,哨口板鷂風箏等特色風箏作為非遺享譽國內外,通州劉橋、如東小洋口等地集文體、休閑于一體的風箏放飛和賽事活動,推動著南通“風箏經濟”穩步發展。
“讓你們久等了!當下正是風箏銷售的黃金季節,實在有些忙不過來。”3月24日,南通市風箏協會秘書長楊志兵,對等候已久的記者忙不迭地打招呼,“一年之中,春秋兩季風箏最走俏!”
楊志兵剛做了兩單來自外地的生意:一筆來自山東濰坊,風箏售價4000多元;一筆來自云南昆明,風箏價值5000多元。“都是帶哨口的臉譜人物造型風箏,一平方米左右的大小。這不,剛剛打包好通過快遞發了出去。這陣子,還有學校手工課定制的、公司企業用于伴手禮下單的,每只風箏在300元左右,供不應求?!?/p>
“風箏達人”吸睛的生意經
“40年來,我制作的風箏,一火車的車皮恐怕都裝不下。全家人都靠我這門手藝吃飯,一年至少能有15萬元收入?!?月24日下午,在崇川區新園社區春華板鷂風箏工作室內,板鷂風箏非遺傳承人姚建強一邊伏案打磨著手中一只18厘米的哨口,一邊笑著告訴記者,“確實忙!每年的訂單絡繹不絕,今年才開始沒多久,訂單就已經‘爆滿’?!?/p>
作為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姚建強受家庭熏陶,從小就酷愛風箏制作技藝。心有所駐,業有所成。姚建強的風箏作品在國內屢獲佳績,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他說,“除了銷往北京、山東、廣東等地,我的風箏也‘飛’出國門,遠銷新加坡、法國等地。”
春華板鷂風箏工作室名氣越來越響,吸引著周邊不少居民都來學習板鷂風箏制作技藝,不僅帶動更多人鼓了“錢袋子”,新園社區也成為人們眼中的“風箏村”。
另一位“風箏達人”、今年65歲的胡智,是南通板鷂風箏第五批代表性傳承人。
“這種折疊式風箏已投產,市場反響不錯?!痹诤堑陌妃_風箏工作室,他指著墻面展示的一面小型風箏向記者介紹,“像這樣規格在一平方米的小型風箏,一年至少賣出幾百個。”
胡智掰著指頭粗略算了算,小型風箏通過合作平臺在國內促銷后,一年收入有四五萬元;至于銷往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大型的最貴賣到四萬多元,需花費我半年時間。”
與姚建強一樣,胡智也帶領團隊不遺余力地推動南通風箏經濟發展。“接到量大的風箏訂單時,組團分工承接繪畫、骨架制作、組裝等‘流水線’生產,最后統一裝配?,F在已經有十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一個小型產業鏈?!?/p>
胡智說,南通風箏要“扶搖千萬里”,離不開政府扶持下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天上的風箏帶動地下的產業
一只只造型各異、五彩斑斕的風箏在藍天白云下翩翩起舞,伴隨著一陣陣悅耳哨聲,讓人目不暇接。這是如東縣小洋口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三屆風箏會現場一幕,堪稱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南通與北京、天津、濰坊并稱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如東縣風箏協會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風箏搭臺、經濟唱戲”,既深化文化交流又推動旅游業發展,又為區域經濟注入新活力。
一位業界人士介紹,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專業人才匱乏以及價格昂貴,南通板鷂風箏曾在一段時期內面臨淡出人們視野的困境;然而,通過實地考察和互聯網平臺推介,南通板鷂風箏重新獲得關注,并成為南通文旅推廣的重要部分。南通板鷂風箏不僅傳承傳統技藝,還直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一個中等大小的哨口板鷂風箏價格往往在千元以上,板鷂制作專業戶的年經濟收入近二十萬元。如今的南通板鷂風箏,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還發展成名副其實的一項富民產業。
同樣,在享譽中外的“風箏之鄉”通州劉橋,一年一度的“風箏廟會”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風箏愛好者前來參觀購買、交流。當地大大小小近百家板鷂風箏制作人的風箏也趁勢搶覓商機。出售哨口的風箏制作傳承人錢海兵,售賣的最小哨口直徑僅0.5厘米、大的直徑8厘米,一天能賣出數千元。
“在我們劉橋,可以說借助飛在‘天上’的風箏,帶動了‘地下’的產業。”當地風箏協會一位會員告訴記者,“目前制作傳統板鷂風箏的手藝人已達數百人,形成劉橋板鷂風箏的產業鏈;從哨口、鷂布、尾襠等,這些風箏部件都有對應的專業作坊定制。”
劉橋本地專業戶施榮富,就負責專門制作尾檔。所謂尾檔,其實就是風箏上天后的平衡器,是風箏愛好者比較重視的一個部件,大部分由蒲草制作而成,按照重量計價。通常情況下,1斤多重的尾檔要編織兩天時間,售價在100元左右。
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劉橋鎮還有一批為風箏作畫的高手,民間畫家高則先創作的板鷂畫達1000多幅,不少作品出售到亞非歐美20多個國家,一些作品還被國家、省、市博物館收藏……
風箏產業產值達到數百萬元
家住如皋市長江鎮的楊志兵,同時還兼任如皋市風箏協會會長。他說,風箏產業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只有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同時保證質效俱佳,南通板鷂風箏才會飛得更高、飄得更遠。
身為南通市風箏協會副會長的姚建強同樣認為,板鷂風箏作為南通國家級非遺產品,必須形成一定的產業化、規?;瘍瀯荩澳壳案鶕畋J氐慕y計,估算全市板鷂風箏的年產值達到數百萬元,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p>
確實,目前在市場上,一些有創意的風箏吸金能力更強。風箏制作人于海濤制作的一些品相精良的板鷂風箏常能賣到兩三萬元。
南通市風箏協會會長張棟明透露,協會一直在想方設法、不遺余力推動板鷂風箏的產業化發展,幫助風箏商戶更好地打通和拓寬銷售渠道,“同時我們堅持進學校、到社區、去企業,在守正創新中夯實傳承基石。另外,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一起整合市場資源不斷做強做大這一產業?!?/p>
令人欣喜的是,折疊式風箏、自動調節盤等新工具的出現,都體現出南通風箏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自我轉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通風箏協會通過組織一系列的國內外風箏放飛活動,不僅在國內嶄露頭角,也逐步走向了國際舞臺,斬獲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作者:張園 周朝暉 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