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新茶飄香,春意正濃。3月29日,蘇州舉辦2025蘇商大會,邀請以本地蘇商、回歸創業蘇商、新一代蘇商、異地來蘇創業企業家以及海外、港澳臺僑蘇商為代表的千余名企業家到場,共話家鄉發展。
會場外,特別設置的“商敘茗春”小茶館內,洞庭碧螺春、虎丘三花茶、吳江熏豆茶、虞山白茶、東山花茶等蘇州特色茶飲,以及毛豆結、粽子糖、綠豆糕等蘇式茶點一一擺開,向海內外蘇商傳遞出真誠、質樸而又熱烈的歡迎。茶香裊裊,鄉音依舊,讓企業家們倍感親切。
全方位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氛圍
“人才友好城市,蘇州歡迎您!”舞臺中央大屏上,AI數字人“蘇小意”一身淺藍色干練西裝,將剛剛發布的新政娓娓道來。當天,蘇州一舉發布了《蘇州市2025年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關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試行)》以及蘇州市“百萬人才新增計劃”“百校千企聯盟”“百億人才基金”三個實施方案,為民營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
“企業的痛點就是政策的靶點,政策禮包要像蘇式湯包一樣實惠、美味。從這一點來看,蘇州營商環境十分友好,這是我們共同的感受。”活動現場,深圳市蘇州商會常務理事、深圳創維商用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大客戶部總監馬金生與創維商用蘇州核心經銷商顧春煜、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商務總監陸路三人圍坐于小小茶臺,相談甚歡。盡管剛剛相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蘇州找機會、談合作。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項目、投資紛至沓來,也讓蘇州成為民營經濟重鎮。截至2024年末,蘇州全市擁有民營企業86.5萬戶,民營經濟大約貢獻了全市50%以上的經濟總量、6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85%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據全國工商聯統計,2024年,有25家蘇州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2家企業入選“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在全國位居前列。
亮眼的數據既是廣大蘇商拼搏奮進的生動寫照,又是蘇州持續擦亮“最舒心”營商品牌的豐碩成果。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蘇州連續5年榮膺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得多高,蘇州始終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是我們永遠的根。”大會上,北京蘇州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太盟中國董事長邱中偉作為蘇州籍民營企業家回歸代表深情發言。他不僅自己在蘇州落地多個項目,還熱切呼吁更多企業家為家鄉發展增光添彩。
讓更多民營企業閃耀在創新最前沿
好孩子、波司登、金螳螂……當天在會場外,一面裝飾著蘇州企業商標、logo的紅墻,吸引眾多嘉賓排隊合影、打卡。不少人驚訝地發現,從老字號到新品牌,墻上這些在業內響當當的企業和產品,全都來自蘇州。
在海外蘇商代表袁建棟看來,蘇州的明星企業之所以層出不窮,正是源于蘇商對創新的不懈追求。2001年,在海外留學、工作多年的蘇州人袁建棟帶著4萬美元回到家鄉,創辦了博瑞醫藥。“剛開始,公司僅有幾間實驗室,研發藥物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家鄉的包容與溫暖,給我們這些創業者足夠的空間和信心來經歷無數次的嘗試、失敗,最終實現突破。”回看這一路,袁建棟說,“在蘇州,種下一顆創新的種子”,這是他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
因為,這里有適合種子發芽和成長的土壤。數據顯示,蘇州已擁有各類重點實驗室336家,培育建設創新聯合體235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到80.6%,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8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保持全國第一。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閃耀在創新最前沿。“我們把AI植入高爐,讓5G指揮天車;煙囪里冒出的不再是黑煙,而是綠色GDP;車間里流淌的不再是鋼水,而是生態競爭力……”說起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探索,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江蘇沙鋼集團董事長沈彬如數家珍。“沙鋼的蛻變證明,傳統產業不僅不是落后的代名詞,而恰恰是創新的主戰場。”
“每天有超8億臺汽車、智能設備使用我們的語音方案,我們用硬核技術向世界彰顯‘蘇州智造’的力量。”新蘇州人高始興把自己的企業思必馳定義為“新蘇商”。他最早與蘇州的接觸,是蘇州工業園區在劍橋大學的招商活動。那時候人工智能還鮮為人知,技術發展也處在低谷期,但蘇州人前瞻的眼光和對科技的重視讓他印象深刻。2007年,他離開劍橋,帶著思必馳落戶獨墅湖畔。
“蘇州創新基礎好、創新氛圍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說,新時代的蘇商企業家,要充分利用蘇州的產業和人才優勢、創新資源和條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創新驅動,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注入不竭動力。
“后浪”奔涌,新生代蘇商挑大梁
鎮湖繡娘手中的桑蠶絲,一根可以“劈”成64份;恒力的高性能工業絲,一根能吊起10公斤的重物;亨通的光纖預制棒,單絲最長拉絲1.5萬公里……一根絲的故事,充分體現出蘇州人追求極致的匠心、“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平衡傳統與現代的智慧、融合藝術與商業的敏銳。這些寶貴的稟賦和特質,也讓蘇州人在工商業領域拳腳大展。
從明清時期的“蘇商幫”到近代的實業救國先驅,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開放型經濟率先突破,蘇商屢屢創造中國工商業發展的傳奇。
蘇商精神應包含什么樣的內涵?作為本地民營企業家代表,恒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華是名副其實的“蘇Shine”。對于蘇商,他認為“國家情懷”和“實干精神”這兩點始終不能變:無論做什么,心里都要裝著國家。蘇商的成功,從來不是靠空談,而是靠實干,拼出來、干出來的。
“蘇商精神還體現在要突破傳統思維定式與慣性思維,主動擁抱變革。”蘇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茜菁是一名“90后”的“廠二代”。父輩扎根傳統材料領域,為禾昌聚合筑牢根基。如今她專注新材料賽道,聚焦技術創新,賦能專精成長,矢志引領企業達到新高度。
“亨通的‘接力棒’正在傳遞給年輕人。”亨通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和蘇州這方沃土,成就了今天的亨通。未來,要相信年輕人的奮斗激情,相信年輕人的創新活力,定能創造新時代蘇商奇跡。
“父親總是跟我說,做企業如做人。這十年從車間到董事會,每個腳印都在告訴我,接棒不是重復跑,而是開新道。既要傳承亨通的韌勁,又要激發新世代的拼勁,才能跑出光纖的新速度。”亨通集團總裁崔巍說。
傳承與接力,讓蘇州蘇商四海一心。活動中,蘇州本地新、老企業家代表和外地、海外歸國在蘇投資企業家代表共同倡議,表達對在蘇發展的堅定信心,發出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集體承諾,號召四海蘇商“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打頭陣、勇爭先,攜企手、愛蘇州。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孟旭 楊麗媛 肖甜/文 邱博/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