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關鍵時期,記者來到鎮江丹徒茶產業園的三泉茶場里,茶農們正忙著穿梭其中,采摘今年的第一批嫩芽 ,也就是備受關注的明前茶。
每年3月下旬至清明這段時間采摘的春茶,有著“早、嫩、鮮”的特點,芽葉細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而且茶氨酸含量極高,要足足5萬顆嫩芽才能制成一斤成品茶,是市場上備受追捧的“春日限定”。
采茶工李俠說:“我們是早晨6點鐘要下田,中午吃個飯再下地,然后一直采到晚上6點。今天有120號人,一人一天能采4斤多,明前茶要加緊采摘。”
雖說今年的春茶受到了前期干旱、霜凍的影響,開采時間稍晚,不過,茶葉品質依然穩定,市場銷售也很火熱。
茶園生產管理負責人傅地才說:“現在叫供不應求,就是外面要的人要預定,我們才有這個,直接來拿還拿不到。現在銷售單價大概在1000-1200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丹徒好茶的魅力呢?今天鎮江知名的茶業專家李傳德,來為我們揭開丹徒好茶的秘密。
李傳德,鎮江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同時也是國家一級評茶師,江蘇省茶葉學會監事長,從事茶研究工作數十年。他告訴記者,丹徒茶產業園位于寧鎮山脈東南部,崗坡丘陵連綿起伏,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造就了茶葉的獨特香氣。此外,這一片區的氣候和水汽資源,也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鎮江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李傳德說:“水汽資源比較豐富,周邊水庫也比較多,北邊有長江水汽,冷暖空氣在這里交匯的可能性比較大,對茶葉生長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茶園的管理精細程度高,加工的每個環節也到位。”
生態茶園的魅力不僅在于自然稟賦,更在于產業發展的科學布局。現如今,丹徒茶產業園已經實現了核心區標準化種植,生態茶園全覆蓋,龍井43號與福鼎大毫等優質品種錯落分布。作為我市首家“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區”,這里的生產種植模式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丹徒區現代茶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工作人員王雨琪說:“我們丹徒區茶園,又叫茶墅嶺·萬畝茶園,是丹徒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目前我們茶產業園,有1.4萬畝的茶葉種植區,是鎮江市最大的茶葉連片種植區,我們通過科學化的布局,帶動了11家規模茶企和26家茶葉生產合作社協同發展,目前我們園區正在以10%的增速蓬勃發展。”
今天的走訪,讓人深刻感受到了鎮江茶葉的獨特魅力,從明前茶采摘的繁忙與珍貴,到茶園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到茶產業園規模化、標準化的產業發展之路,鎮江的茶產業就如同這片山水一樣,充滿了無限的生機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