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治太淤泥用來修復“生態瘡疤”,看宜興變廢為寶的創新實踐

 春日的太湖西岸,生態治理的脈動與自然生機同頻共振。在宜興大浦港近岸水域,生態挖泥船往來穿梭,這些被挖出的淤泥將去往何方?近日,記者一路見證太湖淤泥跨越水陸、長達60多公里的生態之旅,探尋宜興以系統化思維推進太湖治理的創新實踐。

  大浦港是宜興9條主要入太湖河流之一。近年來,宜興加大對大浦港外側水域清淤力度,今年,生態清淤量達114萬立方米,清淤面積近1平方公里。工程自去年10月啟動,預計今年6月底完工,航道疏浚、增殖放流等項目同步推進,一幅全方位生態修復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清淤之后,淤泥的處置成為關鍵。如今,太湖西岸已星羅棋布地建起10個濕地公園,施工方因地制宜,沿湖岸設置了5個固化場。中國電建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憲營介紹,淤泥從大浦港挖出后,順著太湖里蜿蜒鋪設的潛管、浮管與岸管,到最遠的固化場,要經過12公里的“旅程”。

  來到邾瀆港湖岸大堤,占地120畝的南固化場格外引人注目,一個個被土工管袋嚴密包裹的淤泥“方陣”排列得整整齊齊。宜興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形象地比喻:“用上土工管袋,便給淤泥脫水按下了‘加速鍵’。”邾瀆港南固化場每日可吸納3000立方米淤泥,預計可固化太湖底泥10.8萬立方米。通過精細劃分均化區、管袋區、加藥區、余水沉淀池等功能板塊,有害物質被最大程度消解,固化進程大幅提速,以往自然固化需耗時一年,如今短短3個月就能完成。“如此治理,又快又好!”現場工作人員贊嘆。

  在邾瀆港北固化場,固化后的淤泥正通過傳送帶運往太湖里的運泥船,開啟第二段“旅程”。在太湖中,淤泥的富營養成分曾引發水生態失衡,上岸后卻因有機質含量豐富而大有用處。

  從上世紀起,受“靠山吃山”傳統觀念影響,宜興不少山頭因開山采礦,留下了千瘡百孔的深坑,地貌與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與此同時,宜興大力推進土地復耕,一些魚塘也在進行退養。如今,這些經過精心處理的淤泥,再跋涉50多公里,抵達宜興西部宕口,結合礦山修復與土地復耕,實現淤泥的循環利用。僅邾瀆港北固化場的淤泥,就能讓數百畝土地重煥生機,實現“生態瘡疤”的完美修復。

  在科技賦能下,淤泥的去處還有很多。金山環保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科研示范基地里,每天都在上演“吞”藍藻、淤泥,“吐”原料的奇妙場景。他們自主研發的“底泥在線捕撈脫水技術”,能把散發臭味的藍藻和淤泥變成藻粉、生物炭基肥,甚至加工成農業領域的“黃金”——生物質碳源。經過一系列處理后制成的“金山碳”,還成為污水處理領域的“凈化劑”。

  大浦港清淤工程,是宜興高效推進太湖治理的生動寫照。在新一年治太“施工圖”中,宜興有著“更大決心、更硬目標”。今年,宜興計劃實施太湖生態清淤245萬立方米,1000萬立方米的一體化清淤平臺也已完成可研審批,計劃5月份投入使用。打破就河治河、就水治水的傳統模式,以系統化思維推進生態治理。今年以來,宜興安排市領導掛鉤9條主要入太湖河流,實行“一河一策”,當好太湖“守門員”。沿線各鄉鎮園區將有針對性地開展清淤、工業廢水整治、污水納管、岸線綠化等綜合整治工作,推動水質持續改善,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好景象早日重現。(胡志杰、蔣夢蝶)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