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遷市藍天救援志愿服務隊接到市民求助電話:家中兒童上午8時走失,家人尋找9個小時仍不見兒童蹤跡。在了解兒童外貌特征、走失區域后,隊長朱寧迅速組織13名隊員趕往走失區域,協助宿遷經開區公安分局南蔡派出所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監控排查、分組搜尋,終于在當天晚上將兒童安全送回家中。
截至目前,宿遷市藍天救援志愿服務隊共開展安全宣傳活動600余次,受益人數超50000人次;協助我市公安部門找到走失人員411人,參與水域救援800余次,累計挽救62條生命。
社會救援力量,是宿遷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一環。前不久,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市消防救援支隊共同出臺《事故災害信息共享聯動處置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和資源互通,不斷提高信息報送效率和協同應對、聯動處置事故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災害損失。
在跨區域、跨領域的突發事件面前,區域之間、部門之間、隊伍之間的協調聯動顯得尤為重要。沭陽縣打造3分鐘工業企業自救互救救援圈,泗洪縣印發《泗洪縣生產安全事故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宿城區在幸福街道和蔡集鎮試點建設基層應急救援站……宿遷各縣(區)應急管理部門持續加強與屬地消防救援部門、基層應急救援站的溝通協作,定期研判事故災害形勢,加快形成應急救援合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基層應急救援站9個。其中,2級基層應急救援站8個,3級基層應急救援站1個。
救險情、化危機,離不開訓練有素的救援隊伍和先進齊全的救援裝備。今年以來,宿遷不斷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管理,在推進專業救援隊伍“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同時,推動社會應急救援隊伍有序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在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宿遷建立健全以搶險救援裝備、綜合保障裝備、個人防護裝備為主的裝備保障體系,促進裝備真正轉化為應急救援戰斗力。
筆者了解到,宿遷連年舉辦應急救援隊伍“大比武”活動,積極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參賽,達到“學知識、練本領、強技能、夯基礎”的練兵效果。此外,宿遷累計為31支應急救援隊伍采購、配備裝備1355臺(套),為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爭取專項資金61萬元,為防汛抗旱隊伍提供價值超過80萬元的防汛救援設備,為地震救援隊伍提供價值150萬元的搶險救援裝備。
應急預案是“一案三制”的核心要素,也是應急管理體系的根基。在3月13日召開的江蘇省救援協調暨隊伍規范化建設現場會上,我市編制的《宿遷市多災種疊加應急預案》和探索的“一站多能、一站多用、共建共用”等模式受到參會人員關注。
協調機制更加規范、聯動機制更加健全、區域合作更加深化……近年來,宿遷不斷編制、完善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和洪澤湖、黃墩湖滯洪區應急救援預案,詳細梳理33個重點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宿遷市政府專項應急預案簡本》,確保在面對突發事故時能夠做到“快速集結、準確調度、高效處置、化險為安”。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宿遷各縣(區)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隊伍為人民而建立,為人民而戰斗,構筑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堅固防線,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保障,助力宿遷邁向更加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