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馳 記者 毛曉華)4月23日一大早,泰州市海陵區城北街道大浦社區內的天德小區內熱鬧非凡,由社區和小區聯辦的為民服務活動正火熱進行。磨剪刀、理發、修電動車、義診等免費項目,讓居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頂級”服務。
“我脖子老是不舒服。”面對居民張女士的問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李玉佩檢查后認為,張女士存在寒濕淤堵病癥。在征求張女士的意見后,李玉佩用醫用玉板為她刮起了痧,不一會兒,張女士的頸部就起了一層紅紅的印記,張女士頓感脖子輕松許多。
不遠處,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為居民免費磨菜刀、理發。一旁正為給電動車補胎的俞曉兵,是小區居民的老朋友、眼里的“活雷鋒”。20多年前,俞曉兵家住天德小區對面,后拆遷搬至他處。忘不了天德小區里的老鄰居,俞曉兵在小區門口設了個修車攤,平時小區內有誰需要補個胎、修個剎車、打個氣,俞曉兵總是熱心幫助,且一分錢不收。
“像今天這樣的活動,我們和天德小區經常組織。”大浦社區黨委書記張雅琴告訴記者,天德小區是一個“自治”小區,也是社區向上級部門推薦的“觀摩典型"。小區沒有聘請專門的物業公司做“管家”,負責治理小區的是居民推選出來的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自己聘請物業經理、保安以及保潔,將小區治理得井然有序,鄰里和睦,“社區幾乎沒有接到過該小區的任何投訴。”
業主委員會主任賈桂根介紹,很多年前,天德小區是聘用過專門物業公司的,一方面對方喊“虧損”,另一方面居民對物業服務又不很滿意。后來,他們干脆選擇“自治”。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對小區進行綜合整治。比如,解決居民下水道雨天漫溢的“老大難”問題;通過整治小區“邊邊角角”增加泊車位,緩解居民“停車難”;會同環衛部門,對垃圾分類進行全面管理;物業經理陳智勇免費上門為居民“小修小摸”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業主委員會對包括業主所繳納的物業費、小區房屋出租費等收入,以及物業經理、保安、保潔工資等在內的所有支出進行公開,一年兩次。由于精打細算,每年小區的費用都有盈余。根據盈余數額,每年年終,業主委員會會給每位業主發放150~200元不等的超市購物卡“紅包”。“天德小區業主委員會連續四年獲得‘五星級’業委會稱號。”張雅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