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與居民消費水平持續提升,養老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極具潛力的發展契機與廣闊市場空間。江蘇不少企業已經瞄準這一細分領域,進行前瞻布局,展開技術研發攻關,爭取實現從居家陪伴到機構護理,從健康監測到情感支持的技術突破和場景落地。這兩天,記者探訪江蘇多家企業,尋找養老機器人中的“黑科技”。
中午11點,記者在無錫市藕塘護理院看到,一個小小的白色身影靈活自如地穿梭于每一個房間,向老人們發出各種各樣的健康提示,輕快活潑的聲音為病房增添了不少樂趣,它就是智能養老機器人“大頭阿亮”。藕塘護理院副院長 郭雙海介紹說:“它主要是在我們醫院的醫療場景下設置了6個時間段,去代替我們的護理人員去進行巡視,并在巡視中去提醒一些老人,什么時間該吃藥了,什么時間段該飲食了。”
“大頭阿亮”最核心的功能是“AI看護”,一旦老人跌倒或突發疾病摔倒等,它都可以及時感應,并立即發出預警。目前,“大頭阿亮”接入了科大訊飛和Deepseek兩種AI大模型。江蘇艾雨文承養老機器人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王騰飛告訴記者:“我們在硬件上會增加兩個機械臂,通過外協的方式,來實現一些家務的基本功能,像掃地、洗衣服、做飯,幫助老人換尿不濕等等這些,預計我們會在兩年之內把這款產品推向市場。”
致力于打造“機器人之城”的南京,不乏康尼智能、億嘉和等科技企業。走進南京康尼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展廳,一排助行康復機器人排列整齊。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記者現場體驗學習輪椅越障、調節姿態輔助站立,科技“Buff疊滿”。康尼智能市場營銷部經理張旭介紹:“實際上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他每次入坐輪椅和起站時,對他的膝蓋傷害是很大的。所以說我們就有一個助站的功能,就幫助他站起來,我們從側面就可以下來。”
康尼智能研發的助行康復機器人,成功入選工信部機器人應用優秀場景名單。這背后,離不開團隊的自主創新。康尼智能市場營銷部部長丁湧回憶:“研發了三年。我們整個集團的技術中心,投入了四十多個技術人員,去為它去做包括各功能的設計,包括電子控制程序的一個調節調整,包括整個車子的造型的一個設計。”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大會上,億嘉和榮獲2025年度人形機器人場景開拓獎。億嘉和研發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能夠輔助人類照顧老人的日常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等,通過觸覺皮膚反饋判斷老人情緒狀態。目前,該企業正聯合日企開發低重心機器人,計劃2026年投入試點。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徐仁飛 李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