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專訪|“中國致力于構建基于對話與信任的伙伴關系”——訪聯合國副秘書長湯姆·弗萊徹
新華社記者繆曉娟 商婧
“中國參與全球事務,致力于構建基于對話與信任的伙伴關系,而不是將自身的觀點強加于人。這正是各方都需要秉持的合作精神。”聯合國副秘書長湯姆·弗萊徹25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弗萊徹指出,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主張全球團結,強調世界需要合作而非對抗。這些倡議理念“極其重要”,帶來了“我們需要的真正的伙伴關系”,有助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挑戰。
“沒有哪個國家能通過閉關自守實現經濟全面發展。只有通過與世界打交道,建立基于信任和對話的伙伴關系,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弗萊徹說,“中國在與世界交往時就秉持這種合作精神,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弗萊徹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共建國家帶來巨大發展機遇,許多項目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肯尼亞蒙內鐵路。他告訴記者,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他曾在肯尼亞工作生活4年,當時經常開車往返于內羅畢與蒙巴薩之間,路況不佳導致車輛非常顛簸,來回一趟需要很長時間。而蒙內鐵路帶來巨大改變,也促進了蒙巴薩港口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帶來的)這些交通設施縮短了不同地點之間的通行距離和時間,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弗萊徹表示,人們從那段歷史中汲取教訓,進而建立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給世界帶來秩序和穩定。他強調,聯合國“并不完美,并非無所不能”,但聯合國是世界各國共存的有效方案,維護、加強、完善這一體系符合世界各國利益。
弗萊徹指出,聯合國是為應對包括沖突、氣候變化、流行病等在內的全球性挑戰而建立的。聯合國能發揮多大作用,取決于會員國對它的承諾力度。有的國家要退出這種國際合作,這只會凸顯其他國家攜手合作的重要性。
作為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援協調員,弗萊徹表示,人道主義工作面臨嚴峻現實,一些國家削減援助的幅度大、力度強且非常突然,許多人因缺少援助而喪生。在他看來,美國等國削減援助給人道主義工作帶來“巨大的短期挑戰”。同時,美國政府如今的關稅政策也使一些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經濟體面臨巨大壓力。
“環顧全球,我看到一個充滿不信任、不平等和技術發展帶來不確定性的世界。”弗萊徹說,“世界在許多方面正走向撕裂,我們必須重新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挑戰。”
弗萊徹曾多次訪問中國。出席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時,中國人民的友好和熱情令他記憶猶新。此次來華,弗萊徹參觀了故宮,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深厚歷史積淀。他表示,這些年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是,人們對中國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信心。中國在安理會積極發聲捍衛國際人道法,堅定維護多邊機制,在世界混亂加劇之時尤顯重要。“這非常寶貴,非常受歡迎。”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令弗萊徹感觸頗深。“在緬甸,我看到中方救援隊日夜奮戰,從廢墟中救出幸存者,你能在絕望中感受到希望。”他說,中國在災難應對方面表現出專業水準,“世界需要這種經驗和專業知識,我們需要中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