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率先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試行長三角外國高端人才互認政策……近年來,一項項制度創新的成果在江蘇自貿試驗區加速落地,不斷放大自貿“溢出”效應,帶動經濟創新發展。
堅持不懈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續寫新篇。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揭牌成立以來,江蘇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00項,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提升了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大片區實體經濟支撐力和外貿外資吸引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制度、技術雙向奔赴,暢通醫藥“快車道”
今年6月19日,一批來自香港瑪麗醫院的模擬冷包搭乘航班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入境,經機場海關快速查驗放行后,被送往南京江北新區(自貿試驗區)馴鹿生物企業工廠。這意味著祿口機場首批模擬CAR-T細胞治療藥物成功入境,在這背后是海關、機場、相關航司、物流企業等部門的數次實地調研、座談研究,為南京CAR-T細胞治療藥物進出口打通了一條有力的“綠色通道”。
△ 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
以制度創新助力產業進階。今年上半年,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試點實施出入境特殊物品聯合監管機制,讓企業在進出口相關材料時,從過去的“批批提交申請”到“一口氣把要求提完”。不僅能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更能直擊企業承接海外業務的瓶頸問題。
同時,南京片區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試點方案及管理辦法也相繼發布,進入“白名單”后,企業進口相關物品時,無須再辦理《進口藥品通關單》,只需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后續監管即可。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需進口兩種物品位列首批“白名單”。健友生化國際進出口商務部負責人王薇表示:“按照相關規定,進口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一般需要兩道手續,第一步是通過藥監局官網申請批件,拿到批件后,再向海關部門申請通關單。按照這一流程,前后時長需要8—10個工作日。進了‘白名單’后,我們進口這些用品就方便了,只要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后續監管即可。”
△ 生物醫藥谷
當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向奔赴,讓生物醫藥行業更多特殊物品“進得來、通得快、管得住”,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在南京自貿片區迅速向上、向前。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位于南京江北新區(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谷園區的創新藥企在研產品200余個,17個器械產品進入國家和省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南京自貿片區在加速推動通關便利化,以制度創新助力產業進階等方面,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暢通更多“快車道”。
服務“加速度”,探索全鏈條貿易數字化
從耗時5-10天縮短至2天,全國首個國家級區塊鏈數字提單系統目前在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上線運行,為國際貿易業務帶來更多便利。
△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 周志杭 攝
記者了解到,率先體驗區塊鏈數字提單系統的是蘇州金龍客車,通過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公司馬士基,將整車出口到菲律賓。這次提單使用的就是蘇州片區自行開發的、符合通商互信(TradeTrust)標準的數字提單系統簽發,通過以星火·鏈網為底座的“信貿鏈”可信貿易協作網絡流轉。
從紙質變為數字化系統,不少人會擔心數字提單系統安全嗎?據悉,該數字提單系統支持提單在航運公司、進出口商、貨運代理等貿易協作方之間的分布式流轉與核驗,同時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流程協作管理、數據存證核驗、數據隱私保護等功能,確保了數字提單的真實性、唯一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數字提單系統與傳統的紙質提單有何區別?傳統國際貿易中紙質提單的流轉需耗時5—10天,本次數字提單的簽發、轉讓和交還流程僅在2日內即完成,用戶實際在線操作所需時間少于3小時。數字化單證的流轉還降低了紙質文件打印、正本郵寄等冗余成本,為跨境貿易的綠色低碳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 周志杭 攝
未來,蘇州片區將在此次成功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應用范圍,推動數字提單應用常態化、商業化;進一步深化試點內容,探索全鏈條貿易數字化、便利化舉措。
近年來,蘇州片區全力深化開放領域制度創新,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學習借鑒新加坡自貿港建設經驗,推動合作領域從招商引資、規劃建設向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現代金融等領域拓展,支持雙方企業開展雙向投資、全球化布局。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出便利企業查詢關稅的“經貿規則計算器”、便利貨物通關的長三角一體化協同查驗等舉措,解決企業在貿易通關等方面的難題。
互聯互通,打造東西雙向開放門戶
在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一列由哈薩克斯坦過來的貨運班列緩緩停靠在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近百個集裝箱一個個被精準起吊、落位輕放,一天之內,這些滿載鐵合金的集裝箱就被轉運到一路之隔的連云港港,再由貨輪接力運往日韓。
△ 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提高貨物通關效率,該片區推出了“1+4”聯合查驗機制,以“聯合查驗信息系統”為“一個平臺”,采取“共享獲取信息、共同開箱查驗、共認鑒定結果、共通案情查辦”的“四步工作法”。通過執法聯動,取代以往貨物查驗和口岸查驗分開操作、重復開箱的做法,實現海事和海關“一次查驗”,助力外貿產品快速出海。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485列,同比增長26.6%;貨物進出庫249萬噸,同比增長16.0%;集裝箱空、重箱進出場量14.2萬標箱,同比增長16.2%。這一系列亮眼數據不僅是對基地運營成效的肯定,更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貫徹落實的生動注腳。
△ 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
如今,以連云港港為出海口、以中哈雙樞紐為中轉平臺、以班輪航線和中歐班列為運輸載體的全程物流實現無縫銜接,港、航、路、園的陸海聯運全程物流合作體系基本形成,從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發出的中歐班列已經拓展到中吉烏、中蒙、中俄、中土(跨里海)等6條班列精品線路,覆蓋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的104個國際貨運站點。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首個實體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自2014年5月19日建成投產以來,已累計到發中歐班列6162列,培育形成汽車配件、書籍、家用電器、鐵合金等特色貨物專列20多種,有力促進了中國同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貿易往來。十年間,基地不僅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華麗蛻變,更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優化國際貿易格局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先行先試,制度創新為改革“護航”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近年來,江蘇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組織實施開放布局優化、外貿創新發展攻堅、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強化高端平臺建設、制度型開放引領、開放通道暢通、數字開放樞紐建設、國際交流合作深化等八大行動,無數外貿企業在政策護航下穩穩“出海”。同時,江蘇出臺《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積極鼓勵優質外資深度參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38項等政策,充分發揮其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五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圍繞 ‘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戰略定位,累計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近400項,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提升了三大片區實體經濟支撐力和外貿外資吸引力。”江蘇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中央部署科學謀篇布局全省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系統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舉措,按照深入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要求,制定出臺八個“行動方案”和兩組“若干措施”,立足全局發展謀劃推進改革工作。聚焦重點領域加強改革系統集成。
江蘇著眼先行先試開展改革試點示范,全省完善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項目“兩張清單”,累計近700項任務,2014年以來共有50余個案例入選“中國改革年度案例”。此外,江蘇還通過制度創新狠抓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每年制定深改委工作要點,形成“任務書”“時間表”,每年挑選一批事關全局的改革任務展開專項督查,真正用制度創新護航改革久久為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楊曉冬
(部分圖片來源:江北新區自貿區綜合協調局 連云港自貿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