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以城市更新,書寫人文與宜居新篇章》
近日,住建部發布全國第三批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其中,江蘇共有8項經驗入選,是全國入選經驗最多的省份。
時代浪潮,推動城市在飽含歷史沉淀中不斷發展與超越。江蘇,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經濟繁榮之地。在新時代的城市更新行動中,江蘇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精心布局,細心雕琢,持續推動這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以點及面,開啟美麗宜居新篇章。2019年,江蘇率先提出開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并成為住建部批復的唯一試點省份。2021年11月,住建部公布21個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南京、蘇州名列其中。2022年3月,江蘇出臺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拉開了全面推動城市更新行動的序幕。從南京的老門東到蘇州的平江路,從無錫的運河畔到揚州的東關街,每一處更新都力求保留城市的歷史肌理,融入現代生活元素,讓古老與現代和諧共生,讓城市在保留記憶的同時煥發新生。江蘇的城市更新行動,通過精細化、人性化的更新策略,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提升了城市的整體風貌,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樂園,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高地,成為古老與現代和諧共生的窗口。
以美為媒,讓城市特色成為閃耀名片。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快速推進中,許多城市面臨著“千城一面”的困境,文化同質化現象嚴重。城市更新,應該拒絕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要堅守文化根脈、堅持因地制宜,尊重每個城市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和自然資源稟賦?!俺鞘惺且槐敬蜷_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苯K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樣的道理,揚州市創新街區原住民“收儲租”更新模式,對所租賃的危舊房屋進行恢復性修繕,通過運營非遺項目等方式,帶動居民原地居住、經營。蘇州市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衛道觀前潘宅”整體改造為蘇州城建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城市,用“更新”的方式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城市文化的多樣性。這種對美的至高追求,不僅提升了城市的顏值,更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使江蘇在旅游市場占據先機,成為國內外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以人為本,打造令生活更美好的樣本。城市更新必須堅持人文關懷,不搞面子工程,不追求短期效應,而是深入社區,傾聽民聲,將更新的觸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城市更新與居民的日常緊密相連,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南京的“小微更新”項目,通過改造老舊小區、增設公共綠地、優化交通出行等方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生活;蘇州的“古城保護與更新”,在保留傳統風貌的同時,引入現代生活設施,讓古城的居民既能享受歷史的寧靜,又能擁抱現代的便利。這些細微之處的改變潤物無聲,讓城市更新真正成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民心工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江蘇方案”也為全國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范本。小西湖街區是南京城市微更新的成功案例,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設計獎。2023年5月,南京與青海西寧湟源縣攜手,圍繞古城保護與更新展開合作,西寧丹噶爾古城便是秉持南京小西湖“小尺度、漸進式”的微更新理念,完成了共享院落、安置院落、歷史建筑等多處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一場關于歷史、文化、生態與人的全面對話,是一場讓城市既有顏值又有內涵,既有溫度又有深度的深刻探索。優秀的城市更新實踐,是對城市文化自信的堅定展示,也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期待更多的城市走出更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共同繪就新時代新畫卷。
來源|小蘇“畫”事工作室
統籌|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繪|唐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