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1月13日,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6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民盟南京市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副局長陸俊代表民盟南京市委會作大會發言,帶來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以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強市建設的建議。
南京出臺的《產業強市行動2024年工作要點》中提到,加快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方向轉型。強化整車、動力電池、零部件等產業鏈上下游對接。陸俊在大會發言中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南京擁有很好的產業基礎,但目前仍存在產業整體轉型不及時、產業整體布局不完善、創新資源運用不飽和等問題。由于缺少本土整車龍頭企業,相關人才流失,不少科研項目與外地車企合作,出現“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
陸俊
為此,民盟南京市委會建議,“培育+引入+聯動”加速現有產業整體升級。比如,加快推動本土整車企業電動化轉型,持續推進南京與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戰略合作。積極與在寧車企溝通,爭取新能源新車型盡快落地南京。加速引入產業鏈龍頭企業項目,有效破解周邊城市對南京造成的虹吸效應等。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要比拼的是什么?民盟南京市委會建議,“基礎+智能+未來”優化產業整體發展布局。一是鼓勵開展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關的應用場景建設,繼續推進充電樁、換電站、自動駕駛試驗區、車路協同等方面的新基建,以良好的基礎條件吸引更多優質產業項目導入。二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局。依托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加大智能網聯公共測試道路和示范應用道路環境開放力度,打造出一批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網聯汽車商業運營模式。三是探索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擺脫“跟隨模仿戰略”的桎梏,另辟新賽道。圍繞氫能應用、低空經濟等方向重點布局,著力招引、培育具備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
在發揮產業科技創新資源方面,要抓好的關鍵詞是“智庫+政策+體系”。民盟南京市委會建議,開展產業發展研究智庫建設、優化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推動標準化體系建設與認定。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蘇寧 徐夢云/文 施向輝 顧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