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張宇
- 時間:2025-01-27 19:57:50
臨近春節,冬日的寒風逐漸染上喜慶的暖色,大街小巷里的年味兒更足了。在徐州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90后劉冠玉用剪刀追尋那份最質樸、最純粹的年味,在剪刀起落間,一幅幅寓意吉祥、生動形象的剪紙作品躍然紙上。“我特意創作了‘百蛇納福’剪紙作品,喜迎蛇年到來,祝福大家蛇年大吉。”劉冠玉說。
劉冠玉
百幅靈蛇迎新春
劉冠玉的小店
在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的最西側,劉冠玉精心打理著小店“剪語紙風”。自打去年夏天一名顧客把在這家小店的照片發到網上后,小店精美的文創設計、趣意橫生的內景布置便“一炮而紅”。
店內趣意橫生的內景布置
五六平方米的小店,店內商品琳瑯滿目,架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畫框,精美細致的剪紙作品鑲嵌其中,有極具生活氣息的《鄉愁系列》,有在國際剪紙大賽上的獲獎作品《我們仨》,還有傳統的《福》《十二生肖》等,五彩斑斕的顏色配上創意獨特的造型,每一幅剪紙作品都飽含年味兒,吸引來往游客拍照打卡。
百蛇納福
“今年春節申遺成功,強烈的自豪感從心底涌出,我想留下一份特殊的紀念,所以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剪制了一百幅蛇的作品,取名為《百蛇納福》,迎接蛇年到來。”劉冠玉介紹,蛇是冬眠動物,在春天蘇醒,這一點恰恰契合了春天“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的特征。“蛇本身就有一種‘更新’之意。更新,意味著破舊,更是要突破與創新。”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百蛇并非全是傳統的紅色,而是用各種顏色的紙張進行剪制,很多作品還會用彩紙進行二次、三次的配色裝裱,從視覺效果上看,更現代、更有創意。“擺脫單一色調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造型,造型創意一定要有所突破。”劉冠玉說,自己在大學時期學的是平面設計,有一定的設計創意功底,所以在設計圖樣的時候,將創作重點放在了蛇的特征上。
《百蛇納福》作品既有蜿蜒曲折的寫意風格,展現蛇的靈動與優雅;也有細致入微的寫實風格,展現蛇的鱗片紋理和肌理質感……每條蛇都形態各異,使得剪紙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用剪刀守住古老傳統記憶
徐州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劉冠玉自打幼時跟著母親剪紙,一直對剪紙有著特殊的感情。2023年,他拜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桂英為師,正式開啟自己的剪紙生活。
“我大學畢業后也在單位里工作過,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劉冠玉始終保持著對剪紙的熱愛,每天都在構思創意,眾多系列剪紙作品登上全國、國際等剪紙賽事并獲獎。“也是對我作品的認可吧,讓我更有信心和勇氣,開啟我真正喜歡的小事業。”
十二生肖冰箱貼
為了將傳統藝術和現代流行更好地融合,劉冠玉打開思路再次突破,將自己的原創剪紙設計進一步升級,制作成了冰箱貼、明信片、手提包、文創紙袋等,滿是剪紙元素的文創作品在小店里是絕對的“C位”,深受顧客喜愛。“有一個顧客買了27個冰箱貼,還有的顧客光明信片就買了72張,說特別喜歡,要回去送給朋友。”
劉冠玉的剪紙作品
剪紙元素原創明信片
一邊是生活,一邊是理想,劉冠玉很滿足現在的小日子,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創作。“要想讓傳統藝術在當下走得更好,讓更多年輕人喜愛傳承,就要不斷融合,不斷創新,這個腳步不能停。”劉冠玉說,未來,他會將自己的作品不局限在“紙張”上呈現,想挑戰更多材質,做出剪紙元素的裝置藝術品,讓傳統藝術擁有更現代的呈現方式,從而讓更多人喜歡它。
記者手記: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
老藝術如何“煥新”?這是在采訪中,我和劉冠玉反復聊到的一個話題。
記者跟著劉冠玉學剪紙
1993年出生的劉冠玉,思維活躍,思路也更加開闊。對于剪紙來說,他說除了剪紙手法的不斷創新外,更要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剪紙作品中,創作出具有時代感和現代審美觀念的作品。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這是劉冠玉一直銘記在心的話。豐富的傳統文化是最好的創新土壤,劉冠玉的很多剪紙作品創意都源自民間諺語等,然后用現代的表現方式為傳統藝術增色,這是劉冠玉一直在做的,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了剪紙藝術的魅力,但他并不滿足于此。
香包走進了游戲里、絨花進入了影視劇作品……剪紙也存在無數可能與機遇,等待著更多年輕人帶著它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曉培 鄭陽 文/攝